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知识产权资讯 > 国内知识产权资讯 >  文章

知识产权规则为开采“金矿”提供保障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07-12-03  阅读数: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

编者按

  据资料显示,全球每年诞生的专利85%没有申请中国专利,目前全球5000余万件授权专利总量中,只有70多万件在我国有效,其余的专利或是因为没有在我国申请,或是因为专利已经过了有效期,所以不受我国法律保护,在我国将被视为“公知公用”技术,可供我国企业和个人免费使用。

  这些可供我国企业和个人免费使用的信息资源,就像一座还未开发的“金矿”。对于创新能力仍相对比较落后的中国企业来说,合理利用公知公用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大大减少研究经费,节省研发时间。

  国外公知公用专利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是一种善于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地域性和时间性特点的手段。是符合WTO规则的合法行为,是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便利、经济、有效的一种方式。

  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成立,将建立起国外公知公用发明专利技术检索平台,这为我国企业创新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路。

 

公知公用技术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

                     中国知识产权报 记者  魏小毛 

实习记者  薛飞  王蔚洁  刘阳子

(本文发于200782日《中国知识产权报》)

 

(价值篇)

             公知公用技术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

  据统计,目前全球的累计授权专利总量已有5000多万件,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虽然数量巨大,但实际上,在这5000多万件专利中,只有70多万件在我国有效,其余的专利或是因为没有在我国申请,或是因为专利已经过了有效期,所以不受我国法律保护,在我国将被视为“公知公用”技术,可以在符合WTO规则的情况下免费使用。这是一个庞大而宝贵的资源库,对它的利用将对我国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个庞大而宝贵的资源库

  这些公知公用专利技术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国内市场前景,这些资源正是培育我国创新型企业的肥沃养料。首先,如果能够为企业免费引进先进的技术,那么企业的研发成本将大大降低。而这只是公知公用技术直接和表面化的效用,更重要的是,技术资源能够成为孕育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母体,节约下来的成本可以集中投入到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当中去,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可以说,有了公知公用的先进专利技术的帮助,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将更加平坦。

  在公知公用技术的使用上,国外企业的动作要比我们迅速,比如中医药界就出现了令国内专家深感惋惜的“洋专利”中药。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大多数中药药方都处于“公知公用”的境地,而这对于嗅觉灵敏、明晰知识产权规则的国外企业来说,意味着无偿使用或低成本生产,转而对我国企业形成了竞争优势。

 

                  公知公用技术符合企业创新的迫切需求

  对于亟待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我国企业来讲,这些免费的技术资源就显得特别重要。从一个较高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一定要来自创新,而非降低成本等会导致被挤向全球产业链低端的短线策略。这个待开发的宝藏可以满足各类创新型企业多方面的专利技术发展需求和创新需要,帮助和促进企业研发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推动企业形成以专利、商标、技术标准为支撑的品牌。品牌又可推动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优势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所以,对公知公用专利技术的利用是符合我国对企业创新的迫切需求的。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振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及高校科技园区工作会议上指出,“自1985年以来,北京市只有700多家企业申请了36万件专利,其中20家企业(占总数04%)申请的专利占全部企业申请专利总量的24%。如果我们拿核心专利技术的数量这个标尺来衡量企业是否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北京市绝大多数企业距离创新的主体还比较远。”所以成立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开展基于公知公用非中国专利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免费为企业引进先进的发明专利技术或有市场前景的技术项目,可以帮助企业大大减少研究经费,节省研发时间,同时通过在检索、分析中获取的信息,为企业提供优质技术项目信息,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增加企业盈利模式。

 

(运行篇)

 

                            挖掘“金矿”亟需协力

  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掘宝”路径,是摆在国内各界面前的一大现实任务。

  2007622日,“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成立暨基于公知公用非中国专利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据悉,该联盟以“国外高端发明专利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为基础,按照电子信息、医药生物、新材料应用、能源环保、光机电和精密仪器制造、文化创意产业等7个产业领域,设立7个知识产权联盟,联盟成立后,将围绕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这一核心多渠道开展工作,以满足联盟内成员和相关机构共性和特性的要求,为联盟成员提供公知公用专利技术项目的服务。这为国内企业探索利用国外公知公用技术提供了范例。

 

                         企业:从贡献到回报

  每个领域投入24万元,可以检索100件专利,每件仅2400元,这样的价格与通常产生一件专利项目所需的上千万元相比,极为经济。事实上,这就是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成员从联盟检索平台上获取国外公知公用专利技术的价格。

  胡平介绍,联盟成立的通知有效期仅为11天,期间就有上百家企业咨询、报名,经过遴选最终有50家优势企业成为联盟成员,其中包括我国通讯、科技、医药、能源等领域的领军企业。胡平认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企业的观念正在转变,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基础需求观念逐步向现代经营理念转变;同时,企业的知识产权应用层次正在渐变,也就是对知识产权的权利保护层次逐步向战略规划层次转变。企业的策略正在渐变,从知识产权的被动防御阶段,正逐步向积极应对阶段转变。

  记者从北京市重点知识产权联盟秘书长单位北京市伊文特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了解到,进入联盟的企业都要经过从“贡献”到“回报”的过程。企业要成为联盟的会员,每年要交纳一定的年费,联盟的运行除了政府投资之外,会费中将有一小部分用来支撑联盟的运行。联盟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企业缴费而不是政府买单,有利于形成平等的契约、合同关系。企业在承担义务的同时,也合法地享有权利,能激发企业的需求意识,这是对科学技术的一种消费意识。

  胡平指出,由于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的局限,中小企业要成为创新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联盟现有50余家企业成员分布在不同行业领域,规模大小与人员组成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行业内的领先和优势企业等“强级”带动其他中小企业等“弱极”是联盟的初步发展目标,而“使企业做大做强,核心竞争力发展”是知识产权联盟的最终目标。

  作为联盟成员的华旗集团总裁冯军表示,任何一个联盟都不能保证一定打胜仗,但是至少给企业提供了一个起飞的平台。既要注重原创的专利积极申请,也要对国外的公知技术消化吸收,对国内企业来说,这都是机会。

 

政府:搭建平台,激发意识

  尽管当前我国大多数产业联盟还是由政府主导,但是政府在财政方面的支持力度是有限的,提供这些支持的目的在于通过触发企业参与产业联盟诱发技术创新,使联盟技术的扩散和溢出效应最大化,并通过积极有效的管理,提高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加速企业和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产业研究专家指出,产业联盟组建的真正意义和实际价值,不在于技术创新本身,而在于这种创新的扩散,联盟技术的溢出效应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益,同时通过扩散创造出规模效益,并推动社会经济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形成新的产业,推动经济结构递升和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

  由政府牵头组织搭建平台,向企业提供服务,胡平认为这是探索国家管理知识产权的新路,是政府手段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是知识产权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联盟在企业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对新产生技术申请专利,达到消化吸收技术和最终建立联盟技术优势的重要目标。另外联盟还对企业进行法律预警和帮助,帮助一些采用公知公用专利技术的企业解决“走出去”的问题,使他们的产品可以出售到国外。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了几家知识产权联盟成员企业负责人,得到的答案均是:企业一直都很关注国内外知识产权动态,经常检索国内外的公知公用专利、失效专利。但这次有了一个这样好的平台,企业可以更好的运用检索平台,并且有专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分析论证,推荐可以发展的专利项目。这一做法既减少了企业盲目、重复研发造成的浪费,也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研发资金,提高企业的专利利用率,进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联盟:倡导合作 共同受益

  近年来,以联盟的形式进行战略合作,在知识产权领域方兴未艾。2006年,上海市8大高科技行业成立了高科技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利用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拥有的庞大的中外专利检索数据库,对行业科技前沿技术和国外专利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跟踪和预测。刚成立的北京市知识产权联盟更是加入政府推动力,设立联盟秘书长单位负责日常工作。这一举措不仅使几大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且为国外公知公用专利技术的探索和利用提供了长效运行机制。

  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依托北京市伊文特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的专业人员,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充分调研等大量具体工作,建立了自己完善的制度体系。联盟形成了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为指导机构,联盟成员大会为权利机构,联盟秘书长单位为日常管理机构,联盟专家委员会为专业辅助机构的框架体系,并根据联盟筹备工作需要,指定了联盟秘书长单位,配备了经营管理、技术支持、会员服务等各方面的人才,从组织结构与人员方面为联盟筹备工作提供了保障。

  据悉,联盟成立以来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全市有75家中介服务机构已成为联盟的战略合作伙伴,76名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受聘成为了联盟的专家成员。由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牵头,带领专家、服务机构对16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了解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状况和要求,并记录备案;还召开了中介机构的协调会和联盟专家会议;拨专款建立了网站、数据库,开发了专利法律状态检索软件;给一部分企业“量身订做”了专利项目。

  不仅如此,胡平还对记者表示,在大联盟的集合下,一些企业已经展开了合作,成立了小联盟。大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与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联合建立了信产部CSIT-大为知识产权运用实验室,做为联盟的实验室为联盟成员提供服务。

  有关人士表示,联盟的作用首先在于能够整合资源,满足不同企业在产品、技术上的不同需求,既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开发新型产品的需要,也能满足大型企业集团的技术需求。其次,还在于能够整合中介机构,逐步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打破竞争悖论,实现共同受益。

 

(规则篇)

 

                  知识产权规则为开采“金矿”提供保障

  对于渴望掌握业界最新技术研发动态、捕捉竞争对手技术实力和市场动向的企业来说,关注专利信息的搜集、分析以及数据挖掘,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这些可供我国企业和个人免费使用的信息资源,就像一座还未开发的“金矿”,库存惊人。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制度保障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李顺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知识产权制度有两大基本特点:一个是时效性,一个是地域性。地域性是指专利申请和保护的地域,如在中国申请就在中国范围内受到保护。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专利一国独立原则”,外国专利如果在一定期限内不另行在中国申请,就丧失了优先权,永远不能在中国申请专利了,也就不受中国专利法保护。李顺德介绍,目前全球5000余万件专利的总量中,有一部分是同族专利,同族专利是指由于专利的地域性所限,一项发明创造完成以后,要想在多个国家取得专利保护,必须在优先权期内分别向想要取得专利保护的国家提出专利申请,这些专利申请如果获得专利授权以后,形式上看是不同的专利,其实都是基于同一发明创造而产生的,一般把这些专利称为同族专利。所以实际专利申请量可能没有这么多。但是尽管如此,我国企业可免费使用的公知公用专利技术资源,库存仍然是十分惊人的。

  此外,对于公知公用专利技术的使用,李顺德还特别提醒,国外高端发明专利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是一种善于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的手段。一些企业在利用公知公用专利技术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在中国范围内或者在该专利不受保护的其他国家销售时,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但是,如果某企业使用了美国在中国失效的专利,生产的产品还销售到美国的话,就涉嫌知识产权侵权。

 

                    知识产权的时效性是制度保障之二

  知识产权时效性确定了各类授权专利的保护年限,如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专利过了保护期限,就自动进入了公有领域,公有领域下的专利技术是不必经过专利人许可,就可以免费使用的。虽然失效专利保护时效已过,但技术含量没有降低,市场价值依然存在,失效专利不等于无用。李顺德表示,失效专利的原因很多,除了极少部分是因保护年限过期失效外,大部分是半途而废的。有的是专利权人没有按规定缴纳年费而失效;有的是专利权人没有能力开发、又没有将技术转让他人而自动放弃;有的是仅通过试制、实验结果的总结,其技术方法或技术方案还必须进一步完善或通过中间试验,因无能力继续实施而放弃权利的;还有的是在申请中途因种种原因放弃。

  国外利用失效专利开发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1972年,美国风险投资家费莱瓦尔丁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查阅到一份微电脑技术失效专利。他决心与人合伙,投资成立微电脑公司,后来发展成为全球深有影响的高技术企业——苹果电脑公司。相比之下,失效专利在我国却备受冷落。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专利实施处处长胡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些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无意品尝这些公知公用专利技术的免费大餐,致使不少研究做了无用功。如某电子企业,投资8000多万、历时3年多搞自主研发,最后得出来的研究成果竟是国外几年前就已经研发出来的技术成果,为此浪费了人力财力。而且,有的研发成果可能外国已经申请专利,我国企业如果进行产品开发,还有可能吃侵权官司。

 

                        巧用免费资源符合WTO规则

  胡平介绍,实施外国高端发明技术引进工程是符合WTO规则的合法行为,是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便利、经济、有效的一种方式。而且,这些免费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是我国企业和个人迫切需要的,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同时,这笔“无形的财富”中有相当一部分科技含量很高,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对于这种“免费的大餐”,不用白不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最新的发明创新信息,90%以上首先都是通过专利文献反映出来的。在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中,应首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目的就是防止侵犯他人专利权,对于已有专利在先的技术应当避开;根据检索出的对比文献,可以清楚地了解本领域技术发展现状及最新发展趋势,以便在高起点上确定研究课题和产品开发方向,防止低水平重复研究,造成科研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实践证明,在科技创新、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可节约40%的科研开发经费和60%的研究开发时间,也可以避免重负劳动和研发起点低等问题,这是一条快速步入自主研发道路的捷径。

  某电子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公司是认同公知公用专利技术对于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但是他们公司一般不会使用这些免费资源。但是,如果是专家认证过后的,他们公司也会投资,毕竟这样的投资风险比较小,对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

  而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合作部总经理张雪红认为,公知公用专利技术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信息的参考,如果有合适的信息,不排除引进使用的可能性。而且,不管这种专利技术是在我国保护之内的还是保护之外的,作为企业只要觉得对自身发展有利的信息,都会善于利用的。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建立起了收藏有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4000万份文献的专利文献馆,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正等待着我国的企业去挖掘、去利用。

相关文章
知识产权保护的渐进式扩张
北京首次对制贩盗版音像案件涉案人追究刑责
方便了盗版 P2P软件首被判侵权
温家宝中欧工商峰会上明确知识产权三立场
七省一区试点卡拉OK版权收费监管系统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