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知识产权资讯 > 国内知识产权资讯 >  文章

中国音频专利首次跻身蓝光阵营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时间:2009-03-30  阅读数:

  蓝光光盘协会(BDA)上周在北京宣布,由中国广州广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DRA(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已经通过了蓝光光盘协会的严格测试,作为蓝光光盘格式的可选编解码技术,被写入BD-ROM格式的2.3版本。这也意味着,中国自主研发的DRA音频技术已经成为全球下一代DVD高清光盘标准——蓝光光盘格式的一部分,将与DTS、杜比AC-3同台竞技。也是中国本土技术在影碟机与碟片领域第一次被国际标准认可及采用。

  作为全球DVD的继任者,蓝光光盘格式代表了世界先进技术与光盘产业的未来走向。负责标准申请及产业化实施的中国华录集团董事长陈润生向记者表示,DRA成为国际标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产业化应用更为关键,需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共同推进DRA在国内外的广泛应用。

  本土首获蓝光产业话语权

  数字音频标准DRA这一名称对公众来说有点生涩,但这种技术却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大多数人生活,如看数字电视,听MP3、MP4等数字音乐,打电话,感受汽车音响,用网上多媒体等。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规划,DRA音频标准还将在直播电视卫星、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蓝光播放机与蓝光碟片领域取得产业化突破。

  记者获悉,数字音频标准DRA由广州广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历时6年研发,经电子行业标准管理部门审核编制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组织的多项技术测试显示,DRA编解码容易且在编解码过程中不会有任何信息损伤,相比其他音频技术,DRA压缩比例大,能够容纳更多高质量的音频信息。除了蓝光外,DRA音频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手机电视、卫星广播、数字家庭等领域,“只要是带‘声’的都能用”。

  之前蓝光的音频标准有美国杜比和DTS两个国外技术,今后DRA会成为蓝光的第三个音频标准,也在蓝光音频专利领域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接纳中国的DRA技术进入蓝光光盘格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蓝光光盘协会总裁Roel Kramer同时承认,蓝光光盘协会需要中国市场,也需要融入中国技术。”

  记者证实,除了音频领域,中国本土企业还试图在视频领域取得专利突破。目前,拥有中国自主
知识产权的AVS视频编码标准也正在申请加入蓝光光盘格式,不过还没有最终获批。

  有望加速中国蓝光产业普及

  在蓝光光盘协会正式承认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频标准DRA融入蓝光光盘标准后,负责标准申请及产业化实施的中国华录集团董事长陈润生向记者表示,DRA成为国际标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产业化应用更为关键,需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共同推进DRA在国内外的广泛应用。

  目前,蓝光播放格式已经成为下一代DVD高清格式标准的主流。基于蓝光标准的碟机、碟片等产业也迅速在全球市场普及。在中国市场,蓝光碟机及其片源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上架销售,但销售业绩一般。

  蓝光光盘协会中国工作组主席松村纯孝向记者透露,中国市场的蓝光光盘产业链已经形成,至今为止,中国华录集团、TCL、万利达、德赛、奇声等22家中国影碟机与碟片企业被正式授权使用蓝光光盘格式和标识,可以开发、生产和销售蓝光产品。业界普遍认为,蓝光标准纳入中国DRA技术,将有助于促进中国蓝光产业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DRA标准的产业化实施过程中,掌握内容生产才拥有最终话语权。只有在蓝光碟片中加入DRA标准,才能带动包括影碟机在内的DRA音频标准的推广。

  对此华录集团方面证实,计划在今年内推出含有DRA音频标准的影碟机和碟片,“目前这些的研发都已经完成。”广晟数码董事长钟金松此间也向外界表示,广晟数码已经制订了今后在国际市场上推广DRA音频技术并收取专利费的计划。“DRA今后的专利费具体收取标准,目前还未最终确定,不过肯定会比美国杜比和DTS两个标准低。”

  显然,中国自主研发的DRA成为蓝光专利之后,通过授权中国本土影碟机企业使用来降低音频专利费,从而降低蓝光影碟机的生产成本,也有助于增加国内厂商利润空间。

相关文章
福建工商部门首次认定百家企业知名字号
全国政协交付知识产权局31件提案 办理工作已启动
温家宝湖北调研鼓励企业"要有自主知识产权"
北京奥运知识产权移交国际奥组委 特许商品今停售
中美企业群6年知识产权较量"双鹿"赢了"劲量"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