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法律法规 > 专利法律法规 >  文章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专利试点工作的通知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11-11-18  阅读数: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专利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

  第一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专利试点工作将于2004年3月结束。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我国加入WTO后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专利工作的需要,我局决定开展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专利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专利试点,提高企业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并及时总结典型经验,以形成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政策,增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为做好此次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试点工作应按照《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专利试点工作试点方案》、《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国知发管字[2000]第2号)和《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管理制度制定指南》的规定组织实施。

  各地方知识产权局要认真组织好企事业试点单位的推荐、申报工作。此次试点工作拟确定70-80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推荐3-5个企事业单位申报试点单位,应按照试点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特点,择优推荐(第一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也在推荐之列)。此次试点工作周期两年,自申报单位被我局确认起算,两年后由我局统一组织开展试点总结、考核工作。

  同时,各地方知识产权局可根据试点方案确定的试点指导思想和内容,结合本地区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企事业试点方案,开展本地的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

  二、此次试点工作,以企业为主。同时,为配合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的需要,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有机融合,总结科研工作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经验,拟选择少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纳入试点工作。

  三、各地方知识产权局要组织所推荐的企业单位,认真填写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推荐表,事业单位可参照推荐表所列项目上报基本情况申报函,汇报本单位的知识产权(专利)工作状态。推荐表或申报函等应在2003年12月20日前报我局协调管理司。

  特此通知。

  附件:1.《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专利试点工作试点方案》

     2.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推荐表

     3.试点单位专利工作考核评价表

     4.《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管理制度制定指南》

     5.《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联 系 人:协调管理司战略与评估管理处 宋燕莉

  电  话:(010)62093619 传真:010-62093091

  电子邮件:songyanli@sipo.gov.cn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二00三年十月八日

       附件1:   第二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专利试点工作试点方案

 

 

  为推动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专利工作,更好地适应当前国内外的新形势,提高企事业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并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典型经验,以指导和推动全国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的开展,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第二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专利试点工作。

  一、指导思想

  试点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探索专利管理工作与企事业单位的研发、生产、经营等活动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建设运用专利及专利制度特性和功能去开拓市场的现代企事业专利管理工作的新体制。

  二、试点内容

  (一)建立和完善专利管理规章制度

  试点单位要参照《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管理制度制定指南》,创造性地建立符合本地区、本单位特点的专利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专利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建立健全专利产权管理、专利奖惩制度、专利工作考核等办法,探讨运用专利及专利制度的特性和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研发等工作有机联为一体的管理方法。

  (二)加大企事业单位产权管理的力度

  加大本单位产权管理的力度,主要是为了维护本单位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引进的知识产权能够获得应有的权益,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形成更多的本单位的自主知识产权。各单位要按照《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和《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管理制度制定指南》中的要求,切实抓好每个环节的专利产权管理工作。专利产权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专利技术开发;专利申请、维持、放弃的确定,职务与非职务发明的审核限定;专利评价、评估;专利资产运营,包括专利权转让、许可贸易、运用实施、专利作价投资,专利权质押等;与专利技术及专利产品相关的档案管理及对相关人员的规范;专利权的保护,如专利侵权监视、专利诉讼、专利权边境保护;职工的入厂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保密奖惩协议等。

  (三)加大企事业单位对专利制度规则运用的力度,全面开展企业专利战略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各试点单位在充分运用自主知识产权之时,还应最大限度地运用专利及专利制度提供的可运用空间。要加大对各国知识产权制度和WTO相关规则的研究力度。本单位在涉及重大利益的投资、立项、引进、合资、合作、营销、专利申请和维权等决策前,要充分运用专利制度的规则,提出合理的建议,把对专利制度的运用融入到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研发、销售的全过程之中。

  要全面开展企业专利战略的研究和实施。企业专利战略的最主要目的是运用专利及专利制度的特性和功能,花最少的代价去寻求最大的市场利益。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企业专利战略研究工作,让企业专利战略研究工作直接服务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开展企业专利战略时,要牢牢把握有利于本单位的市场开发、市场垄断的原则;要加强对专利信息的分析和运用。

  (四)加大专利培训工作的力度

  试点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普及专利知识及有关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决策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对专利及有关知识产权知识的认知程度。要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地方知识产权局的培训计划制定出本单位的培训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出能够胜任企业专利工作的企事业专利工作者,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并发挥其作用。

  (五)建立符合实际的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考核评价表

  建立科学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全社会的专利工作的有序运行,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专利工作的发展。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参照《试点单位专利工作考核评价表》的有关内容,制定有利于促进本单位专利工作发展的专利工作考核评价表。内容主要应包括:专利管理规章、机构人员职责、专利信息的利用、专利战略的研究和实施、专利奖惩机制、专利资金投入增长率等。要把专利考评指标同本单位职工的职称、职务的晋升和奖惩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职工开拓市场、投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三、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确定试点企事业单位

  选择的试点企事业单位要对专利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要在本行业中具有代表性。选择的办法是企事业单位自愿申报,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进行审核、推荐,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部门确认。

  (二)试点工作的部署

  2003年10月启动推荐程序,2004年1月确定试点名单,2004年3月试点工作正式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于2003年12月20日以前将所推荐的试点单位名单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协调管理司。被推荐作为试点的企事业单位应认真填写《第二批专利试点企业推荐表》,并将此表于2003年12月1日前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审核。

  试点工作为期两年。在试点工作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专利信息收集利用、专利工作者人员培训、专利工作政策指导、专利战略研究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并及时帮助试点单位总结经验,组织一定范围内的试点工作交流会,协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要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一指导下,直接参与、指导所在地区的试点企事业单位的试点工作。

相关文章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第一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总结验收的通知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换发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和专利代理人执业证的通知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2003年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年检工作的通知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第92号)
国家知识产权局令(第32号)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