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11-10-16 阅读数: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2005年~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纲要的通知
(新出人[2005]723号 2005年7月20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总署各司(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及人民团体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署管各社会团体、署直各单位:
现将《2005年~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05年~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纲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部署,在新闻出版(版权)业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加强新闻出版(版权)人才队伍建设,以实现新闻出版(版权)事业的持续繁荣和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形势与任务
1.今后十几年是我国新闻出版(版权)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出版业无论就其在综合国力发展中的作用,还是就其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都是以往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新闻出版(版权)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出版业不仅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力量和重要保障,而且它本身就是上述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新闻出版(版权)业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正在向纵深推进,这种推进的设计及推进的实现都需要足够的人才支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闻出版(版权)业面临着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国际市场竞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任务日趋繁重;新闻出版业在不断为高新科技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时,自己也不断地被高新科技裹挟进去,传统出版正处在向数字出版的快速转型之中;《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给新闻出版(版权)管理和执法带来了根本性变革,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出版(版权)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新闻出版(版权)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才工作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
2.经过各方努力,我国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果,人才队伍的总量、质量和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现有人才队伍和工作机制都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层次行政管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紧缺,既懂经营又懂出版、能够进行跨媒体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紧缺,既善于掌握市场又了解国际惯例的外向型人才紧缺。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亟待普遍提高,整个人才队伍的结构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状态。必须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人才工作力度,以各类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闻出版(版权)人才队伍。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3.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以人为本,探索新闻出版(版权)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人才工作。
4.新闻出版(版权)人才队伍的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主线,以人事制度创新为动力,按照重点突出、分类管理、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整合利用国内国际、业内业外资源,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实现新闻出版(版权)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和各项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
5.按照中央关于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的要求,各级新闻出版(版权)行政管理部门要从整个行业的改革、发展与管理需要出发,对本地区的新闻出版(版权)单位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
三、主要目标
6.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三项重点人才工程——素质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工程,以实现新闻出版(版权)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队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基本适应,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人才成长的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新闻出版(版权)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相互适应、共同提升的人才工作目标。
7.大力实施素质工程。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技能练兵等方式,全面提升新闻出版(版权)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具体目标是:
(1)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明显提高。要通过提高就业门槛,加强在职教育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知识技能。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单位从业专业人员基本达到大学本科学历水平,发行单位从业专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要达到5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有明显增加,印刷复制单位技术人员的学历要达到中等技校以上学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历人员比例要明显增加,重要技术岗位人员要普遍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2)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成为稳定制度。对新闻出版(版权)单位社长、总编辑、主编、董事长、总经理、经理等领导岗位的人员持续开展岗位培训,普遍持证上岗。其他专业人员要普遍参加业务轮训。5年内轮训率达到90%以上。
8.重点推进领军人才工程。通过5~10年的重点培养,在新闻出版系统形成一支以党政领导干部、优秀出版(版权)家、优秀出版物营销商、优秀出版职业经理人为核心,以优秀新闻采编、编辑策划、版权贸易、经营管理、网络出版等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的领军人才群体。具体目标是:
(1)培养和造就100名理论素养高、党性强、具有战略思维、国际眼光和较强依法行政能力的新闻出版(版权)党政领导骨干。
(2)培养和造就500名社会责任感强、精通新闻出版(版权)业务,对推动新闻出版(版权)业发展贡献卓著、在业内威望较高、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优秀出版(版权)家;500名熟悉现代营销、物流管理和连锁经营并作出突出业绩的优秀出版物营销商;500名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企业战略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能提升企业团队创新能力、能打造企业品牌形象的新闻出版(版权)职业经理人。
(3)培养和造就1000名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学术造诣、在本领域有重要影响、能够发挥中坚作用的优秀新闻采编、编辑策划、经营管理、网络出版、版权贸易和学术研究的拔尖专业人才。
9.积极启动高技能人才工程。通过学校培养、岗位培训、名师传授和技能竞赛等多种途径,培养印刷、复制、出版发行等环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百名高级印刷设计师、百名高级制版工艺师、百名高级数字印刷工程师和千名高级印刷领机,培养千名具有光、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能适应光盘复制企业需要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百名高级校对,百名发行师和千名高级发行员。
四、主要措施
10.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3]26号)文件精神,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制定新闻出版(版权)行业中长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完善制度、制定政策,形成总署、省局和新闻出版(版权)单位三级培训体系,以上级调训、单位自主培训和个人自学等形式落实各个层次的人员培训计划。对重要岗位实行持证上岗、资格准入制度。
11.制定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措施。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总署和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分别制定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规划;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优秀人才的创新活动;提供保障条件,支持各类优秀人才参加国内外考察研修和学术交流;支持他们承担重大出版工程和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对复合型人才和外向型人才、版权贸易和版权管理人才优先培养。
12.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培养高技能人才。会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快制定印刷复制业、出版物发行业各工种国家职业标准。健全新闻出版职业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各类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鼓励支持印刷复制和出版物发行企业与高等学校或高、中级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培养后备技能人才。
13.建立总署、各省局和新闻出版(版权)单位三级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选拔推荐、定期评估、跟踪考察和动态管理的运行机制。按照规定的程序,定期选拔推荐一批党政领导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各专业领域学科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进入总署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范围。形成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定期评选表彰机制。积极向中央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和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推荐人选。
14.积极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构建继续教育体系。继续与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合作,培养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等紧缺人才。组织并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博士、硕士等高层次学历教育。协调联系教育部门开设新闻出版(版权)专业高等学历自学考试新专业,重点提高发行和印刷行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
15.继续开展国际研修培训。扩大合作范围,继续与资质信誉优良的国外著名大学、新闻出版(版权)企业、高级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拓宽合作方式,中、长、短期培训并举,定期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研修和挂职考察。按照“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继续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
16.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为人才参加实践锻炼创造条件。以扶贫、援疆、援藏、挂职、基层锻炼、交流轮岗、参与重点工程建设、重大课题攻关等方式,提高各类人才及其后备队伍的实践能力,加强东西部之间、管理部门与新闻出版(版权)单位之间、新闻出版(版权)单位与学术研究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
17.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快新闻出版(版权)单位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步伐,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在新闻出版(版权)单位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鼓励用人单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予以奖励。
18.完善新闻出版(版权)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新闻采编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的资格准入制度,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健全出版物发行员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基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发行企业负责人职业准入制度。
19.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破除体制内外人才相互封闭的状况,采取“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等方式,吸纳社会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20.加强人才信息工作。建立行业人才信息库,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建立新闻出版(版权)人才信息总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建立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子库,信息共享。建立行业人才统计制度,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工作,加强信息反馈。
21.加大投入,建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建立政府引导、新闻出版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把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经费列入预算。总署及各级新闻出版局要大力支持建立各级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各新闻出版单位每年要划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本单位的人才培养工作。鼓励新闻出版单位吸收社会资金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22.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改善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教育培训中心的办学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形成人才在职培训体系。选择一批著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新闻出版(版权)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充分利用和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正规教育和研究优势,形成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系统培训体系。履行共建职责,支持北京印刷学院和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加强新闻出版重点学科建设,共建出版印刷后备人才基地。
23.推动新闻出版学科建设和专业理论研究。组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行业协会对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和行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完善新闻出版的学科体系。发挥老专家的作用,积极培养年轻学科带头人。争取国家学位主管部门支持,将编辑出版学列入硕士、博士专业目录,支持高等院校开展新闻出版(版权)专业研究生教育。鼓励支持开展新闻出版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活动。
24.加强教材建设。成立新闻出版总署专业教材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和业内资深人士编写新闻出版学科各专业教材,指导和引导职业培训和院校教学工作。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科目齐全、系统完整、质量较高的专业教材体系。做好教材的编写规划和国外优秀专业教材的引进工作。
25.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出版的资源优势,加大对新闻出版业内优秀人才、先进单位的宣传力度,形成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及优秀人才群体的品牌效应。在全行业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高尚精神,努力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单位氛围、行业氛围和社会氛围。
五、组织领导
26.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成立“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新闻出版(版权)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规划、指导和协调。“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国性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项目的组织实施,开展行业人才工作的调研、交流及督促检查工作。
2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自抓。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