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11-10-18 阅读数: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知识产权托管工作。通过总结归纳北京、上海、陕西等先行地区知识产权托管工作经验,形成一套工作指导规范和考核标准,指导和推广在全国企业聚集度较高的园区开展专利托管工作。通过遴选优秀专利中介机构,提升托管机构服务能力。实现以政策支持公共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服务,为优势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继续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试点示范培训考核机制,指导企业建立有利于知识产权人才成长的管理机制。推广京、津、冀、晋在京统一培训的模式,完成对所有第四批试点企业培训。通过示范工作加强企业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培养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专利经营等知识产权高端专业人才,为提高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竞争能力提供人才保障。
办好第五届中国专利周。提前规划,加强统筹,指导各省区市在年初完成专利周工作方案,同本地各项大型活动有效协调;形成品牌效应,专利周期间举办若干大型活动,如全国外商机构保护知识产权座谈会,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在区域中心城市举办有影响的活动,辐射四周形成聚合效应;增加特色,活跃气氛,努力打造一个集宣传专利制度、学习专利知识、展示专利技术、交易专利产品、开展专利保护于一体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品牌活动。
完成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网建设。使之成为所有试点示范企业管理人员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平台。
二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服务重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要引领作用,全面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专利在国家宏观政策中的导向作用。加强与财政、税务、统计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充分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企业核心专利的创造与运用。探索支持和培育专利产品出口的激励机制,提高专利权密集型商品出口比例,加强企业海外并购中的专利政策引导。进一步推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科技项目的专利管理,提高科技项目的创新起点和水平,提升将创新优势转化为专利优势的能力。
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力度。以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力度。以突破国外知识产权壁垒、掌握核心技术及其知识产权为目标,加大优质资源的研究力度,完成研究报告,扩大报告的社会和行业影响力,引导产业发展。初步形成国家研究重大产业、地方研究区域优势产业的局面。
建立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的联系机制。选择部分承担高铁、核高基、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专项的重点企业建立联系机制,通过统筹各种资源,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深层次培训,共同开展行业研究、专利分析预警、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共同应对涉及国家安全的自然灾害及相关事件,扩大知识产权在战略性新兴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支持力度。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支持中小企业聚集区的支持政策,支持企业购买必要的专利,形成切实有效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援助机制,支持企业积极应对专利诉讼。建立发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聚集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升对聚集区的服务能力。
加强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确立产业化基地工作规范和模式,形成考核标准,逐步形成产业化基地品牌。完成产业化基地的清理整顿工作,保留涉及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地。引导地方按照国家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部署,积极培育建设本地优势产业的专利产业化基地,在全国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发展前景的专利技术项目实现产业化。
鼓励和支持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协会和联盟。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发展以专利池等为核心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建立以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为纽带的产业、企业知识产权联盟。总结北京、武汉等地专利联盟、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联合体工作经验,出台支持行业协会、产业基地形成专利联盟的相关政策。探索重点企业、专利联盟、专利产业化基地的专利产业化运用工作层次,形成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体系。引导企业以市场分析和专利分析为依据,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企业专利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专利海外布局。鼓励和支持联盟、企业将我国优势领域拥有专利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三是以促进专利运用为手段,强化专利运用对专利工作的整体引导作用,促进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推动企业工作重心向运用专利制度转变。通过调整政策和工作重心,把全国企业知识产权重心从鼓励专利创造逐步调整到专利创造和运用平衡发展上来。推动制订专利产业化扶持政策,引导地方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全面带动全国专利产业化工作。加强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平台建设,推动建立质押贷款、风险投资、上市、证券化等多层次的专利技术融资体系,探索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多方参与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合作共赢机制。
加强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地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的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促进我国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产业化工作。规范展示交易中心软硬件要求,保证基础服务条件。建立健全工作体制和模式,探索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专利风险投资公司、专利经营公司的多层次专利转移模式,引进风险资金介入专利初期孵化工作,建立由风险资金、保险资金、专利评估机构、专利经营公司等共同参与的专利产业化服务平台。建立在全国范围内的业务协作机制,建设形成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公信力的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大平台,显著提升专利技术交易效率和交易量,逐步形成完善的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体系。
促进高校院所专利成果转化。组织以知识产权许可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行业内骨干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形成一批以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分享为基础的知识产权联盟,以研究开发为龙头,以产业应用为目的,在科研开发和知识产权方面实行分工与合作,合理分享创新成果。引导高校院所建立研发前检索、研发中跟踪、研发后产权化的成套工作机制,强化研发全过程及考核评价中的知识产权导向。探索高等院校专利转化审批程序简化试点工作,通过与教育部、国资委、财政部协商,在北京、上海各选择1所高校进行专利转化程序试点工作,尝试解决目前高校工作中存在的专利转化审批程序复杂、专利权人积极性不高、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等问题。加强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中心的管理和支持。
同志们,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理论研究,加强统筹协作,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提升专利制度的运用能力,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开创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