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媒体采访 > 专业报社采访 >  文章

中国知识产权教育二十周年有感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07-12-30  阅读数:

采访人: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张海志

被采访人: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教授冯晓青 

 

1  1988年您在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知识产权课程时多大年纪?和您一起学习知识产权的同学有多少名?当时的教学条件如何?授课教授有哪些?当时大家是否看好知识产权这个方向?

19889月,我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双学士学位班的一员开始了知识产权生涯的第一步。我们这个班是中国人民大学招收的第二届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第一届(1987年)是我国最早招收知识产权专业的时间。当时我们这个班约有40名同学。据悉报名的同学有近700名,而招收简章上的名额只有25名。这说明即使在大家对“知识产权”不怎么了解的当时,报考还是挺热门的。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是应届毕业考上的,因此大多数同学的年龄差不多,我当时是22岁。我原来在大学学习的专业属于经济学、管理学范畴。没想到在后来的研究中这些专业背景还起了不少作用。

我们的学制是两年。在那时,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无论是从立法、司法到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都处于初步阶段。从教学条件看,人大知识产权的师资在当时就是国内比较强的一支队伍。如从事教学的老师主要有郭寿康教授、刘春田教授、王春燕副教授、韦之副教授等。由于知识产权在我国刚刚兴起,那时学习时可以参考的著作、教材和论文远不如现在的多,我们在那时主要是阅读了郑成思教授的《版权法》、《知识产权法通论》等著作。实务方面获得的素材非常少,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参与对知识产权实践问题的探讨。但学校还是比较重视聘请校外专家进行讲座,如郑成思教授、国家版权局原副局长沈仁干先生等都应邀为我们这个班举办过学术讲座,受益很大。在1989年我们还集体组织参加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的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条约签定情况的报告,至今仍记忆犹新。

关于对知识产权的认识问题,受当时环境的局限,应当说可能包括我自己在内至少在报考时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是模糊的。在新闻、国际关系等一些不同的专业中选择报考知识产权,似乎是感觉它比较新而比较有意思,其实当时大家对“知识产权”是什么也确实没有弄得很明白。不过,经过郭寿康教授、刘春田教授等的指点和精心培养,我们逐渐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变得明确,越来越多的同学看好知识产权的前景。这在当时整个社会缺乏知识产权文化气氛、知识产权在法学仍属于“冷门”学科的情况下,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记得我当时还特意翻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的《版权ABC》一书,作为个人学习和研究之用。当然对当时译本没有出版条件。迄今为止,班上一些同学在知识产权领域已取得相当大的成绩,这与当时所受熏陶是分不开的。

 

2 您现在每个月要给学生上多少堂知识产权课程?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反馈如何?中国政法大学现有知识产权硕士和博士多少名?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已形成培养不同层次专门人才体系。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除了在全校法律本科生中开设知识产权法必修课程外,还在民商经济法学院民商法硕士和博士点设立了知识产权法研究方向,招收知识产权法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生。目前学校与北大、人大一起获得了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在二级学科专业调整中,知识产权法即将升为独立的专业,以便更好地培养知识产权法高级专门人才。另外,学校还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开设了知识产权法方向班,培养知识产权法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所在的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有知识产权法专任教师16名,另外在其他院系还有像薛虹、陈丽苹等学者,共计约25名之多,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知识产权法教学科研队伍。

学校倡导并要求教师给本科生上课。我本人除指导2005-200714名法学硕士生、5名法律硕士生以及2名在职研究生,4名博士生(含校外联合培养的)外,还承担了本科生的知识产权法必修课程及选修课(学校一共开设了“知识产权专题研讨”、“知识产权案例研讨”、“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等选修课程),基本上每周上半天,一个月16节课的样子。同学门对知识产权法学习的热情很高。特别是老师们除理论研究外,大多广泛参与了知识产权社会实务,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带进课堂,很受学生欢迎。以这个学期我给本科生开设的知识产权案例研讨课为例,通过学生发言与点评、教师引导、重点案例研讨、模拟审判、撰写文章等多种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产权的兴趣,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提高了自己学习知识产权法的水平。

目前,学校知识产权法博士生导师有张楚教授和我,另外还有一位外聘兼职教授(徐家力律师),基本上是一人一年招收与指导1名大陆地区博士生,另外还招收与指导台港澳以及海外博士生,且指标似乎更多一些。按照目前情况,现在学校在读知识产权博士生当在10名左右(含港澳台及海外)。知识产权法研究方向硕士生的规模则大得多。详细数据我没有统计,但初步估计,其中法学硕士生在80左右,法律硕士生50左右,而法学硕士生中开设知识产权法研究方向应至少有5年时间。

 

3 以您的切身经历,现在的知识产权教育与当时的教育已经有了哪些长足的进步?

 

   现在国内知识产权教育与当时我们学习知识产权时的条件和状况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学术科研成果等角度看,现在的知识产权教育及其依托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学历教育层次提高、形成博士后研究、博士、硕士、双学士、法律硕士、在职研究生等多层次的知识产权高级人才培养体系。20年前,知识产权法尚没有博士后研究、博士学位研究方向。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师资条件、人才培养环境的改善,迄今为止已形成上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像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培养了一批知识产权法博士后和博士。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到2007年已有5人完成博士后研究,32人获得博士学位,247人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24人获得法律硕士学位,741人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我国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方面的杰出人才。200710月本人和罗东川、李雨峰、李琛、袁真富博士一起荣幸获得首届“全国知识产权法专业优秀毕业生”称号,就是对我们从事知识产权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

2)知识产权法课程列入教育部法学本科专业的核心教材,并被很多高校列为选修课程,高校知识产权法教育有了基本保障。

3)拥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知识产权教学研究的根本保障。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拥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师资,这些师资来自于不同的部门和途径:如有的是较早从知识产权法专业毕业一直从事知识产权法教育与研究,如人大知识产权专业双学位班第一届中的郭禾教授、曹新明教授、李永明教授、杨建斌教授等就是代表,有的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如上海同济大学的单晓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罗莉副教授等;还有的是从其他实践部门过来的。

3)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实体。20年前,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内最早的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机构即人大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目前在国内高校设立知识产权学院的大学据悉有14所之多,如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等,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也正在筹建之中。很多大学或研究单位则成立了知识产权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之类的专门研究机构,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等。这些机构的运作为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Page]

4)知识产权教育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在过去的知识产权教学中,由于知识产权还是个冷门,知识产权社会观念没有形成,实践中提供的素材以及理论研究成果都较缺乏,知识产权教育环境和现在有很大差距。本人特别有感触的是,在教学中,社会实践很多问题,无论是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和司法,还是国际性问题,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和战略问题,知识产权的文化问题,在现在都有很多素材和事例可供参考与研究。另外,知识产权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也越来越多,每年有大量的书籍和论文出版,为知识产权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学术铺垫和基础,与当时知识产权成果单一、数量少形成了鲜明对比。

5)知识产权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应是一个进步。

 

4您认为现在的知识产权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哪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尽管2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教育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根据个人从事知识产权教育工作17年的经历和感受,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产权教学师资仍然不足,教师专业背景不够全面。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共约缺乏知识产权专门师资2000人左右。除了像北大、人大、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教学力量雄厚的单位外,地方很多学校存在知识产权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很多知识产权教师没有进行过知识产权专业的专门训练。另外,教师的专业背景单一,特别绝大多数缺乏经济学、管理学背景,自然科学背景的更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

2)在高级人才培养方面,知识产权学科地位不明也影响了专门人才培养的效果。目前知识产权法仍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通常被纳入法学民商法学二级学科下,特别是在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面,凸显专业培养特色不够。以我校为例,在目前知识产权法独立为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前,知识产权法即归入民商法学类别,事实上知识产权法类课程几乎只有一门,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学的内容是非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产权领域很多方面内容只能依赖于自学。如果学科地位上升,就不会存在这种情况。

3)知识产权教育与社会实践需要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缺口很大。有统计认为目前全国培养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一年才一千人左右,而光全国大中型企业总需求量达十万人左右。目前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规模与法学院招生数量相比相当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需要有一定差距。由于知识产权法是一门应用学科和复合型专业,对专业知识背景要求较高,特别是与自然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总体上是放在法学院系门下进行的,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有相当的局限性,特别是纯粹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缺乏其他专业思维,对知识产权教育有过重于法学内容的倾向。另外,我感到学生的实践训练也是一个问题,地方很多地方,知识产权案件和事件较少,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一些,知识产权教育对实务问题重视不够。很少见到像西方国家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中聘请很多实务界的专家,如法官、律师、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等轮流对学生授课。

针对这些问题,应在培养并扩充高质量的师资、提升知识产权法学科地位、改现行知识产权教学模式和体制,加强知识产权教育中的实践训练并贯彻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下功夫。如下一步可以做的工作包括:为适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需要,教育部宜将知识产权法升格为法学二级学科,在硕士生和博士生招生中从民商法中(有的单位是在经济法或相关学科中)独立出来,这样更能保障专门人才培养;改革教学体制,有条件的学校设立独立的或挂靠法学院的知识产权学院或知识产权系,按照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和培养规律改革现行知识产权教学体制,如进行课程设置改革,适当增加一些重要选修课程,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政策、知识产权经济学等。在教学上,不妨借鉴国外大量聘请知识产权领域社会实务界知名教授的做法,在使学生系统学习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多接触知识产权实务中的前沿问题。

 

5您是切身经历了中国知识产权教育2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这段时间您有何感想?

个人从1988年进入人大知识产权专业学习,后来又在北大和人大及国外进行知识产权专业的“再教育”(博士阶段学习和博士后研究以及出国留学),从事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也将近20年,在总体上可以说是经历了中国知识产权教育20年的历程。回顾起来,感触良多,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1)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从无到有,从规模很小到现在已形成体系和特色,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专门人才,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需要的结果,也充分表明了知识产权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事实。

2)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与我国改革开放的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健全是一脉相承的。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发展为我国知识产权教育提供了一个十分宽广的舞台,也在不同时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将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加强、我国国力的增强和法制的健全,知识产权教育将被赋予更神圣的使命,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将更高。

3)我国知识产权教育20年,也在某种程度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和成就,知识产权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才队伍的扩大,在某种意义上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6您对中国知识产权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何期待?

中国知识产权教育未来前景十分光明,但肩负的任务和使命也很重。中国未来的知识产权教育,个人认为需要在以下一些方面着力:

1)以高校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为重点和依托,辐射到中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和初等教育,以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和知识的普及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的教育模式。在知识产权教育方式方法上,可以实行多种形式,除高校的专业教育外,开展网络教育、在职培训等形式。

2)知识产权教育尤其是高等专业教育,一定要紧跟形势发展需要,面向社会实践,为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而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

3)我国知识产权教育总体上属于教育的大范畴,应注意知识产权教育与其他形式的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的融合性以及有机结合。离理工类高校为例,理工类学生一般缺乏知识产权系统的知识和训练,为与其未来的专业工作实践结合,需要适当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产权专门教育,例如专利知识和专利意识的培养、商业秘密保密意识培养、无形财产权观念等。

4)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即将实施的当今,知识产权教育应研究如何为实施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服务,在为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跃变为“知识产权强国”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7 您认为中国目前以及将来需要怎样的知识产权人才?

 

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就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来说则是培养知识产权高级专门人才和为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知识产权素养的训练。我国目前以及将来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个人认为,我国亟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大致分为以下一些类型:法律人才、管理人才、教学与理论研究人才和其他人才。其中,法律人才又分为技术型法律人才和非技术型法律人才,前者是具有理工专业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如专利代理人,后者则是不具备理工专业背景的人才。我国司法系统中仍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审判力量、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和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等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如有人估计我国至少还需要[Page]2000名左右的知识产权专业法官。管理人才既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也包括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才,目前以及将来尤其大量需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这方面缺口极大,目前的人才培养规模和体制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需要,需要大力加强。教学与理论研究人才中很大一部分是知识产权教育的师资队伍,目前这方面缺口也很大,特别是专业复合型的高级教学人才少。其中高级研究人才,包括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知识产权政策和战略重大问题研究、知识产权立法重大问题研究等也十分需要。其他方面人才,如知识产权宣传普及人才等也具有现实价值。

 

相关文章
法国“反iPod法”重塑了什么?
网游改编热暗藏版权玄机
搜索引擎碰撞著作邻接权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