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官司效应显现 恶意抢注大鳄欧凯将再被起诉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09-05-21 阅读数:
号称“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战”的王致和商标案,随着德国慕尼黑高等法院2009年4月23日的终审判决而尘埃落定。法庭判决德国欧凯公司(下称“欧凯公司”)不得在德国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并注销其恶意抢注的“王致和”商标,否则将对欧凯公司处以25万欧元的罚款或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6个月监禁。这场打了两年多的官司,至此以王致和集团的胜诉落下帷幕。
“第一次走出国门维权就获得了胜利,不仅王致和高兴,其他饱受遭抢注之苦的国内同行也士气高涨,白家粉丝这个月就要向德国法庭起诉欧凯公司了。”王致和集团总经理王家槐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王致和日前的胜诉只是第一步,其他被欧凯抢注商标的国内企业将结束观望,开始着手起诉欧凯索回商标权,今后勇于进行海外维权的企业也将越来越多。
在中国最大的方便粉丝企业——四川白家食品集团(下称“白家集团”)的品牌公关负责人胡远强看来,有王致和胜诉“珠玉在前”,他们起诉欧凯获胜已经是十拿九稳了。“王致和胜诉对我们鼓舞很大,我们已经下决心跟欧凯法庭上见了,这次我们聘请的也是王致和维权的原班人马——王洪青律师和沃尔夫冈·菲梭维特克律师这对搭档,收费便宜人又熟。目前集团内部刚刚通过了方案,正在抓紧准备各种法律文书,最快的话5月份就能拿到德国法庭的立案通知书。”
王致和:“维权老手”的胜诉秘诀
欧凯是一家由德籍华人开办的百货公司,主要销售来自中国的食品,其中就包括王致和腐乳、老干妈辣椒酱、白家方便粉丝等。据被抢注企业们反映,作为代理商的欧凯公司之所以频频抢注这些企业的商标,主因是想以此作为筹码,来获取这些企业在德国的总代理权,此前出于种种原因,白家等多数企业均在私下交涉,未向欧凯提起诉讼。
起诉欧凯不是王致和集团的第一次品牌维权。早在1992年,当时的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发现北京市顺义致和腐乳厂侵犯“王致和”商标使用权,遂向顺义县人民法院起诉,但法院判决王致和腐乳厂败诉。此后又经过两轮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顺义致和腐乳厂向王致和腐乳厂赔偿1元。1994年11月23日,顺义致和腐乳厂将1元赔偿金交给王致和腐乳厂。此案当时曾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号称“中华老字号维权第一案”。
15年前赢得“中华老字号维权第一案”;15年后又打赢了“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战”,王致和集团可谓是“维权老手”。王家槐认为,胜诉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德两国的商标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保护。中国和德国均加入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和中国类似,德国商标法也规定注册商标不准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这也是“王致和”在此案中一审、二审均胜诉的关键。欧凯公司近几年来抢注了很多中华老字号商标,这也使法庭很容易就看到了欧凯公司明显的主观恶意,也有利于王致和集团胜诉。
王致和集团在德国这次诉讼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怎样跨越两国文化上的巨大差异。王家槐对此印象深刻,“因为德国法律界对中华老字号并不了解,所以这次起诉欧凯时,他们向德国法庭提交了大量证明‘王致和’是中华老字号的材料,使德国法庭认可了‘王致和’是中国的驰名商标。可以说,如果‘王致和’不是驰名商标,毕竟欧凯抢注在前,我们要想胜诉就很难。”王致和中方律师王洪青从专业角度解释:“老字号在国内被侵权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在国外打官司首先要让法官明白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人为地恶意抢注。”
白家:维权还要重效益
在王致和集团起诉欧凯公司胜诉之前,其他中国老字号和著名企业面对来自海外的恶意抢注,更多是采取协商、退让甚至任其所为的消极态度,海外抢注事件也层出不穷。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改革开放30年以来,总共发生了2000多起中国出口商品的商标在海外被抢注的案例,同时每年造成无形资产的损失达到10亿人民币。目前中国驰名商标更是遭遇抢注高峰期,国内目前约有15%的知名商标在海外被抢注,每年海外商标抢注案件多达100余起,其中老字号被抢注的约30起。
以白家粉丝为例。就在王致和集团维权期间,欧凯公司又“顶风”先后在欧盟和德国抢注了“白家粉丝”商标。但即便对方的进攻如此猛烈,白家集团当时也依然想“和平协商”,先暂停对欧凯公司的供货,希望欧凯能考虑长期合作而归还商标。“我们白家有这种谈判成功的先例”,胡远强说,2006年6月“白家粉丝”曾被澳大利亚的代理商抢注,就是通过“和平协商”,该代理商以1元钱的象征价格归还了商标。
据白家集团相关人士介绍,欧凯公司给白家开出的条件是要拿到“白家”品牌产品在当地的总代理权,这在白家集团看来是难以接受的。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白家集团只好向欧凯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欧凯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但并未得到对方的回应。记者也曾试图采访欧凯公司相关负责人,但始终未能取得联系。
当王致和胜诉的消息传来,白家集团终于决定起诉欧凯公司。“听说王致和还索赔过,我们也想要索赔,没准打这场官司还能给公司增加点效益。”白远强主张在坚决维权的同时,也要注重经济利益,避免赢了官司输了钱。
海外维权的经济考量
出于对注册费用的考虑,当前中国企业对商标的重视程度远低于海外企业,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局长李建昌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国外企业到中国申请注册的商标就有1.7万件,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而同年中国企业到海外申请商标注册为2059件,历年累计总数也只有8600多件。对此,中华商标学会中企商标中心副主任郭修申揭出了一条深层原因:目前国外公司的寿命一般是七年左右,国内公司的寿命一般是3年左右,因此很多企业不愿作长远考虑,认为在商标上花钱是提高成本,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郭修申认为,很多中国企业过去不熟悉国际游戏规则,也没有胆子,遇到自身权利被侵犯,往往是忍的多,不敢到海外打官司,也跟“海外诉讼高成本”的说法有很大关系。王致和海外维权胜诉且诉讼成本并不高,有力地反击了“海外维权高成本说”,鼓舞了中国企业海外维权的士气。王致和胜诉为中国企业海外维权闯出了一条路,相信随着这一效应的逐渐显现,勇于且善于进行海外维权的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多。
已承办王致和案、现承办白家案的中方律师王洪青,则从降低企业总体成本的角度出发,建议企业在海外有选择性地注册,他认为全部注册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费用太高。
“第一次走出国门维权就获得了胜利,不仅王致和高兴,其他饱受遭抢注之苦的国内同行也士气高涨,白家粉丝这个月就要向德国法庭起诉欧凯公司了。”王致和集团总经理王家槐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王致和日前的胜诉只是第一步,其他被欧凯抢注商标的国内企业将结束观望,开始着手起诉欧凯索回商标权,今后勇于进行海外维权的企业也将越来越多。
在中国最大的方便粉丝企业——四川白家食品集团(下称“白家集团”)的品牌公关负责人胡远强看来,有王致和胜诉“珠玉在前”,他们起诉欧凯获胜已经是十拿九稳了。“王致和胜诉对我们鼓舞很大,我们已经下决心跟欧凯法庭上见了,这次我们聘请的也是王致和维权的原班人马——王洪青律师和沃尔夫冈·菲梭维特克律师这对搭档,收费便宜人又熟。目前集团内部刚刚通过了方案,正在抓紧准备各种法律文书,最快的话5月份就能拿到德国法庭的立案通知书。”
王致和:“维权老手”的胜诉秘诀
欧凯是一家由德籍华人开办的百货公司,主要销售来自中国的食品,其中就包括王致和腐乳、老干妈辣椒酱、白家方便粉丝等。据被抢注企业们反映,作为代理商的欧凯公司之所以频频抢注这些企业的商标,主因是想以此作为筹码,来获取这些企业在德国的总代理权,此前出于种种原因,白家等多数企业均在私下交涉,未向欧凯提起诉讼。
起诉欧凯不是王致和集团的第一次品牌维权。早在1992年,当时的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发现北京市顺义致和腐乳厂侵犯“王致和”商标使用权,遂向顺义县人民法院起诉,但法院判决王致和腐乳厂败诉。此后又经过两轮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顺义致和腐乳厂向王致和腐乳厂赔偿1元。1994年11月23日,顺义致和腐乳厂将1元赔偿金交给王致和腐乳厂。此案当时曾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号称“中华老字号维权第一案”。
15年前赢得“中华老字号维权第一案”;15年后又打赢了“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战”,王致和集团可谓是“维权老手”。王家槐认为,胜诉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德两国的商标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保护。中国和德国均加入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和中国类似,德国商标法也规定注册商标不准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这也是“王致和”在此案中一审、二审均胜诉的关键。欧凯公司近几年来抢注了很多中华老字号商标,这也使法庭很容易就看到了欧凯公司明显的主观恶意,也有利于王致和集团胜诉。
王致和集团在德国这次诉讼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怎样跨越两国文化上的巨大差异。王家槐对此印象深刻,“因为德国法律界对中华老字号并不了解,所以这次起诉欧凯时,他们向德国法庭提交了大量证明‘王致和’是中华老字号的材料,使德国法庭认可了‘王致和’是中国的驰名商标。可以说,如果‘王致和’不是驰名商标,毕竟欧凯抢注在前,我们要想胜诉就很难。”王致和中方律师王洪青从专业角度解释:“老字号在国内被侵权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在国外打官司首先要让法官明白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人为地恶意抢注。”
白家:维权还要重效益
在王致和集团起诉欧凯公司胜诉之前,其他中国老字号和著名企业面对来自海外的恶意抢注,更多是采取协商、退让甚至任其所为的消极态度,海外抢注事件也层出不穷。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改革开放30年以来,总共发生了2000多起中国出口商品的商标在海外被抢注的案例,同时每年造成无形资产的损失达到10亿人民币。目前中国驰名商标更是遭遇抢注高峰期,国内目前约有15%的知名商标在海外被抢注,每年海外商标抢注案件多达100余起,其中老字号被抢注的约30起。
以白家粉丝为例。就在王致和集团维权期间,欧凯公司又“顶风”先后在欧盟和德国抢注了“白家粉丝”商标。但即便对方的进攻如此猛烈,白家集团当时也依然想“和平协商”,先暂停对欧凯公司的供货,希望欧凯能考虑长期合作而归还商标。“我们白家有这种谈判成功的先例”,胡远强说,2006年6月“白家粉丝”曾被澳大利亚的代理商抢注,就是通过“和平协商”,该代理商以1元钱的象征价格归还了商标。
据白家集团相关人士介绍,欧凯公司给白家开出的条件是要拿到“白家”品牌产品在当地的总代理权,这在白家集团看来是难以接受的。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白家集团只好向欧凯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欧凯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但并未得到对方的回应。记者也曾试图采访欧凯公司相关负责人,但始终未能取得联系。
当王致和胜诉的消息传来,白家集团终于决定起诉欧凯公司。“听说王致和还索赔过,我们也想要索赔,没准打这场官司还能给公司增加点效益。”白远强主张在坚决维权的同时,也要注重经济利益,避免赢了官司输了钱。
海外维权的经济考量
出于对注册费用的考虑,当前中国企业对商标的重视程度远低于海外企业,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局长李建昌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国外企业到中国申请注册的商标就有1.7万件,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而同年中国企业到海外申请商标注册为2059件,历年累计总数也只有8600多件。对此,中华商标学会中企商标中心副主任郭修申揭出了一条深层原因:目前国外公司的寿命一般是七年左右,国内公司的寿命一般是3年左右,因此很多企业不愿作长远考虑,认为在商标上花钱是提高成本,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郭修申认为,很多中国企业过去不熟悉国际游戏规则,也没有胆子,遇到自身权利被侵犯,往往是忍的多,不敢到海外打官司,也跟“海外诉讼高成本”的说法有很大关系。王致和海外维权胜诉且诉讼成本并不高,有力地反击了“海外维权高成本说”,鼓舞了中国企业海外维权的士气。王致和胜诉为中国企业海外维权闯出了一条路,相信随着这一效应的逐渐显现,勇于且善于进行海外维权的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多。
已承办王致和案、现承办白家案的中方律师王洪青,则从降低企业总体成本的角度出发,建议企业在海外有选择性地注册,他认为全部注册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费用太高。
网站创始人
- 个人简介:(学术)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 个人简介:(实务)
-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