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知识产权特色论坛 > 知识产权特色论坛(之一) > 知识产权教育与人才培养 >  文章

高校科研成果专利保护与市场转化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胡梦云 王建平  时间:2009-02-04  阅读数:

,高校的行政性事务的法律责任有其主管部门承担,但民事法律责任一般由其自身承担。这种法律地位的设置,在法律逻辑上是强调高校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但无法解决国家所有权的实现问题。而科研成果的专利权归属与成果的所有权相关,因此高校成果所有权的归于国家与高校自身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相冲突。由于主体资格不明确,高校难以对其科研进行市场化运作: 一方面,科研的市场化是其成果专利化的重要前提,要在科研中引进市场机制,就要求高校有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资格,有权对科研的各方面资源进行安排协调。但现有的人事和财政管理体制限制了高校在科研的财务及人力资源上的分配。院系的隔离,资产的划块管理,都使高校在科研的组织上处处掣肘。另一方面,科研成果专利的市场转化需要有一个具体的市场主体的存在。在专利成果的市场化过程中,高校与其他主体应拥有同等权利和履行相对的义务。但从功能上来说,作为教育机构,高等院校承载着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使命,具有相当的公益性。作为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法人,其市场权利与公益责任在科研成果的使用上是难以区分的。现在正在风行的高校以技术支援农民,高校以技术扶贫等行为就体现出高校的社会公益性。这种行为,当然受人赞许,因为帮助百姓解决了实际困难。但同时也有人视为理所当然,因为知识的授予是不亏本的”,对知识拥有者没有损失。但这种观点正是建立在高校无市场主体资格的基础上,而我国许多宣传强化了这种观点,使高校科研成果的市场化面临其公益责任的挑战。政府、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都会在其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过程中强调其社会公益责任。特别是在目前很多政府都在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环境下,高校的人、财、物受政府控制就使其成果的市场化行为进一步受制。在义务的履行上,同样由于其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如果具体的责任承担者出现人事调动,例如具体的技术指导者调离,而其他人又不熟悉技术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
山高水长 日辉月映
新中国知识产权法学学科的开拓者
知识产权文化培养应融入高中教育体系
知识产权战略:中国人才的欠缺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