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法律法规 > 知识产权综合性规范性文件 > 知识产权规范性文件(综合) >  文章

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12-02-29  阅读数:

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为加快创新型甘肃建设,全面提升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立和完善我省区域创新体系,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纲要。

 

  一、序言

 

  (1)知识产权是人们从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创造所形成的智慧成果。知识产权战略是为实现知识产权预期目标,在科学分析客观环境的基础上,对全面、持续运用知识产权资源的长远规划。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决定我省发展进程的战略性资源和核心要素,成为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甘肃的重要支撑。

 

  (2)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全省知识产权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知识产权工作队伍迅速成长;商标、专利授予总量及版权产品和版权产业快速增长;知识产权科技含量稳步提升,转化和运用速度进一步加快,涌现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具有甘肃特色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体系逐步形成,网络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初具雏形,执法水平和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我省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水平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仍较淡薄,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能力不强,侵犯知识产权现象还比较突出,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于充分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对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工作方针,以落实“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动”区域发展战略为宗旨,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设创新型甘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5)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要坚持四项原则。

 

  --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知识产权资源、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强化知识产权成果应用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发挥政府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调引导作用,推动知识产权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适时制定和调整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确定省市县三级工作机构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各地区、各行业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区域化布局,实现知识产权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鼓励创新与合理使用相结合。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集体与个体的利益关系,既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又推动知识产权运用。要在依法保护中推动运用,在依法运用中加强保护,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合理应用、有效推广。

 

  --基础建设与体制创新相结合。坚持物质投入与制度建设并举,在强化发展基础、完善服务体系的同时,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加速推进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

 

  (三)战略目标。

 

  (6)到2020年,全省知识产权制度基本完善,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知识产权拥有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比重显著上升,知识产权对全省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7)近五年的目标是:

 

  --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各级政府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导向作用明显。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共识。企事业单位普遍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纳入工作议程,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对知识产权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

 

  --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大幅度提升。发明专利申请量、授予量、每百万人拥有量以及年增长幅度达到或接近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申请国外专利数量明显增加。注册商标、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数量年均增长幅度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保持同步。核心版权产业产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拥有一批优良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均得到有效保护与应用。

 

  --知识产权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执法体系基本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与配套政策协调运行,形成明确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市场秩序更加规范,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进一步减少,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以省、市两级为重点,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管理体系。各项制度完善,执法队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明显改善,管理保护水平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知识产权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集知识产权信息传播与利用、展示与交易、孵化与转化、咨询与评估为一体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省市两级综合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基础设施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战略重点

 

  (一)推动知识产权创造。

 

  (8)促进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把知识产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围绕推进技术、产品和品牌自主创新,以知识产权创造为核心、运用为关键、保护为依托、管理为基础,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支持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9)促进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新潜能充分释放。进一步激发高校、科研机构和文化事业单位自主创新活力,使其真正成为科技创新、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创新评价体系。将获取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作为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的重要条件。

 

  (10)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鼓励支持全民创新创业活动,广泛组织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和小建议为内容的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组织创新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加速形成联合互动机制,进一步活跃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动。

 

  (二)推动知识产权运用。

 

  (11)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集中力量转化一批能够明显提高全省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知识产权成果;推广一批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知识产权成果;运用一批能够促进资源开发、降低资源消耗、加强生态保护、防治环境污染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推动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2)促进知识产权广泛应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鼓励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外合作中获得知识产权,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境外取得知识产权,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3)加强关键优势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度关注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基础产业知识产权建设,依法加强石化、冶金、制造、能源、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高度关注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遗传资源和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建设,依法加强对民族医药、历史名胜、地方民族文学艺术、植物新品种等我省优势特色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14)加强企事业单位和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度关注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重组、兼并、联合、合作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度关注社会弱小群体知识产权建设,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和权利人的各项知识产权,确保独有商标、专利和著作权不受侵犯,充分享受到应有的合法权益。

 

  (15)坚持知识产权合理使用。坚持鼓励创新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相结合,坚持兼顾知识权利和杜绝技术垄断、市场垄断相平衡,组织引导知识产权权利主体正确处理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知识产权成果合理分享机制,预防和制止违法垄断行为。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保障法人和公民在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活动中依法合理使用创新成果和信息的权利。切实提高各级政府运用知识产权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实现知识产权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布局。

 

  (16)科学构建全省知识产权布局。支持兰州、白银先行一步,开展综合试点,率先形成较强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加速建成领先全省乃至西部主要城市的知识产权辐射带动中心;促进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知识产权超前发展,成为促进全省知识产权事业上台阶的强大两翼;大力扶持各市州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组团应对市场挑战,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知识产权高地;在开发利用知识产权资源的基础上,以市县区为立足点,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创新型甘肃建设步伐。

 

  (17)加强各类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积极引导优秀知识产权资源向国家级和省级园区集中,建成一批有引领作用的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开展园区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18)扶持民族地区知识产权事业。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自然文化特点,实施知识产权倾斜与扶持政策,着力加强民族地区知识产权发掘和保护,重点加强畜牧、观光旅游等优势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工作,推动我省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产业逐步形成规模。

 

  (五)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19)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坚持把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精神文明创建和普法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实守信的知识产权文化。

 

  四、专项任务

 

  (一)专利。

 

  (20)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装备制造、新型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技术领域超前部署,力争形成和转化一批核心技术专利和创新成果。鼓励组建多种形式的专利互惠联盟,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我省专利技术拥有量和实际利用水平,使有限的专利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21)围绕提高科技含量、规范市场准入、促进产业升级,积极支持优势企业、行业组织将核心专利上升为技术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二)商标。

 

  (22)切实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制定和落实驰名商标奖励制度,着力加大对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传统出口产品、特色农产品商标专有权的保护力度,引导专有人通过运用专有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增产增收,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商标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商标专用权保护氛围,加速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商标。

 

  (23)创造性地运用和管理商标。引导企业增强商标意识,制定具有企业特色的商标竞争战略,不断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高度重视国际商标注册,鼓励出口企业在产品出口地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进行国际注册,鼓励企业以字号或商标的形式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域名注册,逐步实现企业字号与商标的统一,着力增强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导向作用。

 

  (三)版权。

 

  (24)扶持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我省版权产业,形成版权产业集群。支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创作,扶持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

 

  (25)进一步完善版权质押、作品登记和转让合同备案等制度,拓展版权利用方式,降低版权交易成本和风险。充分发挥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业协会、代理机构等中介组织在版权市场化中的作用。

 

  (四)商业秘密。

 

  (26)建立健全地方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引导企事业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商业秘密管理,坚决打击窃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违法犯罪行为,实现商业秘密管理和保护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五)植物新品种权。

 

  (27)建立健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体系。扶持植物新品种培育,支持农林科技单位和个人积极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并对申请获准的植物新品种权给予有效保护。鼓励设立规范的植物新品种权代理机构,加速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的技术支撑体系。

 

  (28)合理调节全省资源提供者、育种者、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注重对品种权人和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提高全省育种者、种苗生产经销单位及农民的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意识,使品种权利人、品种生产经销单位和使用人共同受益。

 

  (六)特定领域知识产权。

 

  (29)建立和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的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与检测体系。支持具备条件和具有保护价值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所属市县政府或相关协会、企业积极申报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定政策,扶持并做大做强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0)制定严格的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制度。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对开发利用由个人、集体提供的遗传资源,原则上都要规定分成比例,并保障遗传资源提供者的知情同意权。积极开展濒危和受保护畜禽地方品种、植物资源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掌握资源分布和数量状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开发和利用。

 

  (31)建立健全民族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围绕发扬光大民族医药传统知识,引导企业、医院、院校、科研机构和民间医药传人挖掘整理和传承民族医药传统知识。落实民族医药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利用的协调机制,加强对传统方剂、民间偏方和传统药剂加工工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做大做强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医药产业。

 

  (3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民间文艺发展。深入发掘民间文艺资源,建立民间文艺继承人与后续创作人之间合理分享利益的机制,维护相关个人、群体的合法权益。将符合条件的传统技艺优先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支持掌握传统技术秘诀的生产企业通过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取得自主知识产权。

 

  (七)国防知识产权。

 

  (33)加强对我省军工和民口配套企业、科研单位国防知识产权管理,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国防科研、生产、经营及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等各个环节。增强对重点国防知识产权的掌控能力,促进国防知识产权向民用领域转移,鼓励民用领域知识产权在国防领域运用。

 

  五、保障措施

 

  (一)实施知识产权促进战略。

 

  (34)推进知识产权兴业工程。加大对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聘请知识产权律师、顾问,建立多级知识产权工作站、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等维权组织,制定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引导知识产权资源合理布局,实现信息和资源的集约共享利用,着力打造产业技术高地。

 

  (35)推进知识产权兴企工程。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明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支持企业创新或通过购买、兼并、特许经营、补偿贸易、专利许可、专利联盟等方式获取知识产权,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对取得国家驰名商标、甘肃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以及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和优秀奖项目的企业给予大力扶持。中央在甘企业和省市属重点骨干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专利申请量、专利转化率、专利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

 

  (36)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引导县域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使知识产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县市区试点工作,努力形成若干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县域经济区和产业集群;在市州所在县市区加速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体。

 

  (二)强化政策法规执行。

 

  (37)依法惩治各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高发的行业、领域和地区开展集中整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盗版、假冒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司法惩治力度,充分运用诉前禁令、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先予执行、强制执行等多种司法工具,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重大案件依法予以严惩。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加大海关执法力度,继续提高海关查获进出口侵权货物的能力,有效利用海关知识产权备案和执法系统,制止侵权货物进出境,切实提升打击跨境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

相关文章
兰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兰州市学习宣传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方案?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广
广东省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工作规定(试行)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3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Zip:100088)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