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10-11-01 阅读数:
3. 王海才(沈致和).各国专利申请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标准及借鉴.中国人民大学.2008
4. 田甜(郭禾).专利权利范围研究——美国判例法提供的借鉴.中国人民大学.2008
5. 黄彩如(余民才).论专利的非显而易见性——以中美专利法为例.中国人民大学.2008
6. 中川佳则(王兵).中日专利侵权抗辩理由比较研究—以权利滥用为中心.清华大学.2008
7. 程文婷(刘东进,韦之).欧洲一体化视野下的欧洲专利制度.北京大学.2007
8. 崔翔(王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条款"调查初探.北京大学.2007
9. 邹琳(刘健).论尼日利亚专利法律制度.湘潭大学.2007
10. 孙旭华(曾尔恕).美国专利制度的历史发展.中国政法大学.2007
11. 吴洪玲(刘英伟).英国专利制度的确立.山东师范大学.2007
12. 潘张弛(王迁).论美国基因专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华东政法大学.2007
13. 吴洪玲(刘英伟).英国专利制度的确立.山东师范大学.2007
14. 韩蕊(王顺义).美国专利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2006
15. 文家春(朱雪忠、陈国清).欧洲专利制度的协调与统一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华中科技大学.2005
16. 唐春(朱雪忠).拟议中的全球专利制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
17. 韩菲(李冬梅).《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我国专利制度比较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01
二、专利授予的实质条件
1. 赵佑斌(寿步).发明专利的创造性判断案例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0
2. 黄震(廖志刚).计算机软件专利的实质条件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7
3. 曹延军(张玉敏).试论发明专利的创造性要件.西南政法大学.2007
4. 米建思(刘瑛).论专利的新颖性.中国政法大学.2006
5. 李萍(张耕).论专利的新颖性.西南政法大学.2005
6. 李华英(刘瑛).论专利新颖性的宽限期.中国政法大学.2005
7. 邱国栋(吕淑琴).专利实用性条件研究.华东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