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感器产业将实现全球性专利崛起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魏衍亮 时间:2009-03-01 阅读数:
一、从“两弹一星”到“三器一链” “两弹一星”项目是我国军工科技的一次总动员。其丰硕的科技成果使我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列。为了继续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拉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崛起,国家又启动了“三器一链”项目,即传感器、发生器、处理器、数据链的重大科技攻关。其中,传感器号称高科技产品的“触角”,是“尖中之尖”。在国外科技界,更是盛传“征服了传感器就征服了高科技”。虽然是高科技产品,传感器的应用却非常广泛。在航天领域,航天器需要使用大量传感器。例如,美国航天飞机上使用的传感器约100多种4000多个。在国防领域,它是“抢先发现军事威胁”这一战略目标的主要实现工具。例如,维拉雷达、潜艇声纳、静默GPS终端、预警飞机等都需要安装大量传感器。在民用领域,传感器的应用更加广泛。例如,基因芯片、生物检测仪、化学检测仪、食品检测仪、照相机、摄像机、手机、安防监控器、红外报警器、微波探测仪、工业控制器都需要安装大量传感器。为了促进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崛起,国家在大江南北部署了多个传感器科研中心。地方政府也相应中央号召,大力扶植传感器产业。例如,江苏昆山市政府投资数亿元,作为配套资金,引进外地投资数十亿元的重大传感器产业化项目入驻昆山;并筑巢引凤,把全球一大批顶级传感器巨头吸引到昆山创业。我国一批重点传感器产品的产量已经占全球50%以上,部分尖端新产品的设计、定型工作也在加速推进。与“两弹一星”项目不同的是,“三器一链”中的传感器项目主要是我国民用科技资源的大动员,并初步奠定了江苏民营企业集群负责科研、生产,浙江民营企业集群负责定制、销售的新格局。江浙企业集群正在快速带动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全球性崛起,生动地实践了党中央“让企业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主体”的战略规划。二、我国传感器产业将实现全球性专利崛起过去,国防科研单位、国营企业、大学等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经常忽略专利部署问题。在江浙企业的广泛参与下,我国传感器产业选择了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道路,在产业崛起的大背景下,也在快速实现自主专利的全球性崛起。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传感器专利文献发表国之一。国内企业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工业传感器等领域的专利实力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相关文献分布在如下领域:第一,传感器的校正方法与设置。例如,98120389.2号文献涉及一种使用传感器的校正方法。它根据检测的信号产生校正数据。利用产生的校正数据和预定校正数据间的差值修正预定校正数据,从而对偏差进行补偿。再如,02123029.3号文献涉及一种装配站中的传感器校正和设置方法及相关的装配站。第二,指纹传感器。例如,02102539.8号文献涉及一种用线性指纹传感器获取指纹的方法。它将指纹图像分成多个区域,估算每个被分区域的最佳匹配点,根据匹配点补偿变形的指纹图像,以便复原精确的指纹图像。再如,02152407.6号文献涉及一种指纹传感器设备及其制造方法。第三,化学传感器。例如,01802590.0号文献涉及一种特别用于测量硝酸酸度的含有着色指示剂的光纤化学传感器生产技术。它利用含有着色指示剂的多孔薄膜沉积在光学纤维芯上的溶胶-凝胶过程,控制开始凝胶的pH值和溶胶-凝胶过程的其他实施条件。再如,02141819.5号文献涉及一种由纳米颗粒/枝晶复合材料制成的化学传感器。第四,无线传感器。例如,02127733.8号文献涉及一种无线传感器、带传感器的滚动轴承、管理装置及相关监视装置。再如,01133490.8号文献涉及一种无线数据监控仪。它由数据采集模块、单片机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显示模块和应用模块构成,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单片机模块连接无线通信模块,单片机模块分别连接显示模块和应用模块。第五,温度传感器。例如,02135537.1号文献涉及一种磁性温敏传感器。它由干簧管、软磁环、永磁环等构成。再如,01126430.6号文献涉及一种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它由聚四氟乙烯套管、铂热电阻、热缩管、接线片组成;铂热电阻通过导线穿过热缩管与接线片相连接,铂热电阻、导线和热缩管外套有聚四氟乙烯套管,铂热电阻靠近聚四氟乙烯套管的管壁和聚四氟乙烯封底处的内壁,热缩管的外壁与聚四氟乙烯套管的管壁相套接。第六,编码传感器。例如,00816614.5号文献涉及一种具有编码传感器的视频播放器。再如,00816617.X号文献涉及一种具有解码传感器的音频播放器,具有一个图像传感器,它可感知底片上的不可见的红外线标记。标记编码成识别符数据,可以与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音频剪辑直接或间接关联。音频播放器可选择并播放音频剪辑。第七,热电传感器。例如,02106918.2号文献涉及一种具有热电传感器的物体检测装置。再如,98803219.8号文献涉及一种热电堆传感器及带有热电堆传感器的辐射测温装置。热电堆传感器包括在壳体内支撑的热电堆。热电堆的冷端和热端及其支撑结构的热容量与支撑结构的热导率相互协调,以便壳体的温度变化引起冷端和热端同等幅度的温度变化。第八,测硫传感器。例如,02146405.7号文献涉及一种可实现在线检测的测硫传感器。再如,91109616.7号文献涉及一种二氧化硫传感器及二氧化硫检测法。第九,图像传感器。例如,02130207.3号文献涉及一种相位光栅图像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再如,01805187.1号文献涉及一种图像传感器。它包括行、列像素。每个像素由一个图像传感元件和一个开关装置构成。开关装置能将图像传感元件的信号传送到相关联的列导体。第十,光学传感器。例如,01805390.4号文献涉及一种测量氧的光学传感器。再如,02138438.X号文献涉及一种钞票激光定量鉴真方法和激光机读鉴真机具。它使钞票类待识别物鉴真防伪技术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检测的飞跃。第十一,生物传感器。例如,02146054.X号文献涉及一种电容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再如,01806128.1号文献涉及一种带有可重复使用的生物传感器的便携式手动仪器。它借助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分析全血、溶液、尿液和血浆等。第十二,重量传感器。例如,02127789.3号文献涉及一种重量传感器。它包含变位构件、变换装置,变位构件根椐坐在包含有座椅骨架和座垫的座椅上的乘员体重使座垫变形,并在座垫变形的同时使座椅骨架内向下方变位,变换装置将该变位构件的变位变换为电气信号。再如,01115172.2 号文献涉及一种对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的方法。第十三,红外传感器。例如,97120918.9号文献涉及一种热电红外线传感器。它包括装备有具有非倒相放大器的信号放大元件的电压放大电路,积分电路和分压电阻。再如,97104007.9号文献涉及一种热电型红外接收元件及使用该元件的红外传感器。第十四,转速传感器。例如,02147255.6号文献涉及一种转速传感器装置。再如,01125934.5号文献涉及一种单相开关式磁阻马达驱动装置及方法。它包括单相开关式磁阻马达、用于检测所述单相开关式磁阻马达转速及低速驱动用转子位置的第1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单相开关式磁阻马达高速驱动用转子位置的第2传感器等。第十五,电量传感器。例如,01129749.2号文献涉及一种电压、电流组合式传感器,可直接用于现代电力系统的监测、保护和控制。再如,01802772.5号文献涉及一种电量传感器。它包括用于产生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的振荡电路,根据从振荡电路输出的时钟信号以预定频率闪烁的发光元件,以及光学耦合到发光元件并且在发光元件发光时导通的开关元件等。第十六,传感器系统发明。例如,02148269.1号文献涉及一种液位传感器系统。该系统包括二进制传感器、采样电路、积分电路、信号发生电路等。再如,01807198.8号文献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系统。第十七,机械传感器。例如,89104906.1号文献涉及一种机械传感器。再如,02120366.0号文献涉及一种快速缓解手闸的机械传感器。第十八,压力传感器。例如,02119997.3号文献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再如,01124284.1号文献涉及一种新型全SiNx微结构谐振梁压力传感器。它包括谐振梁、谐振梁上的金属电极和激振电阻、硅衬底等,SiNx压力敏感膜位于硅衬底上部,谐振梁的下部。第十九,磁传感器。例如,02146981.4号文献涉及一种磁传感器。再如,01803264.8号文献涉及一种薄膜磁传感器。它将巨磁阻薄膜两侧配置软磁性薄膜并设置电气端子的元件,巨磁阻薄膜两侧配置导体膜并设置电气端子的元件。第二十,声传感器。例如,95195665.5号文献涉及一种具有变迹的竖直方向聚焦的超声波传感器阵列。再如,01144399.5号文献涉及一种声波传感器,包括机壳、底座、灵敏元件、电极板、灵敏元件、质量块、电极、前置放大器,其中:机壳与底座固接,灵敏元件固接在底座上,电极板固接在灵敏元件上,电极板上固接灵敏元件,灵敏元件上固接质量块,在质量块上安装有电极,电极板与前置放大器相连接。第二十一,水传感器。例如,01804627.4号文献涉及一种尤其是用于汽车的雨水传感器。再如,01131379.X号文献涉及一种水位传感器。它包括由多个电极板构成的参考电极,用以检测注入参考电极的各电极板之间空间的水电导率。其测量电极由多个沿水桶的长度延伸的电极板构成,测量电极比参考电极长,并与参考电极的电极板有一间隔,用以检测注入测量电极的各电极板之间空间的水电导率。第二十二,离子传感器。例如,96114793.8号文献涉及一种金属离子传感器的制备技术。再如,02147333.号文献涉及一种离子传感器及使用它的临床分析仪。它包含的离子交换膜具有水可渗透的微孔网状结构。当离子交换膜放入传感器体时,膜的一面与试样溶液接触,另一面与内部溶液接触。内部溶液中的水会通过膜逐步渗入试样流路中。
网站创始人
- 个人简介:(学术)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 个人简介:(实务)
-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