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知识产权特色论坛 > 知识产权特色论坛(之一) > 知识产权教育与人才培养 >  文章

关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十点思考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07-01-21  阅读数:

注重应急还是注重长效

华东新闻:陶鑫良关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十点思考

原载:《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谢卫群

 

  “2005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台北政治大学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主管部门的40余位专家学者就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展开讨论并献计献策。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人才培养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陶鑫良教授即席发表“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十点思考”,引起与会代表热烈讨论

 

  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发展“紧箍咒”

  记者:在“2005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研讨会”上,你的“十问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引起了很大反响,具体是哪十问?

  陶鑫良:应该说是十点思考。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是最早建立的知识产权学院,长达10年,有不少酸甜苦辣,这十点思考就是一些感悟的浓缩。

  具体是:中国需要培养知识产权应急人才还是长效人才?研究人才还是应用人才?高端人才还是普适人才?法律人才还是经营人才?技管人才还是其他人才?本科阶段是否需要设置知识产权专业方向?知识产权双学位是不是最优化的办学模式?知识产权研究生是否要强调其理工科本科背景?应当重在学培养还是在职培养?如何看待我国培养出来的知识产权优秀人才大量服务于外国企业的现象?

  记者:为什么会提出这样多的问题?

  陶鑫良:知识产权问题是中国发展躲也躲不了,绕也绕不开的问题。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道并列为WTO的三大支柱,而且知识产权还渗透在货物和服务贸易之中,分量很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至今,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地雷阵”和“紧箍咒”,也是前进的“护身符”和“加速器”。我们要在知识产权领域处于不败,必须有一大批知识产权人才来护驾。可是,我们的人才严重不足。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建院10年,培养毕业生750人,在校生561人,但是,其总数还不及一个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人员总数,可以说,缺口很大。

  记者:在知识产权人才紧缺情形下,我们加大了培养速度和力度。

  陶鑫良:是的。现在全国设知识产权学院的高校有5所,成立知识产权系的有2所,还有9所大学成立了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虽然有知识产权教学的机构不断增加,但大多数还处于初期。市场需要与培养速度还不相适应。

  应急人才是等米下锅

  记者:在这种情形下,你认为目前中国应当注重培养知识产权应急人才,还是注重培养知识产权长效人才?

  陶鑫良:知识产权长效人才是指放眼未来、作用在明天的后起之秀,主要通过在学模式长期培养;知识产权应急人才是指冲锋陷阵、功显今日的专业骨干,主要通过在职模式突出培养。例如面向未来的基因研究及其应用的知识产权人才是长效人才,而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人才是应急人才。

  我的看法,当前中国必须抓紧培养知识产权应急人才,同时兼顾知识产权长效人才的培养。加入世贸组织几年来,中国及其企业已经在科技、经济、贸易日趋一体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化、保护标准国际化、保护水平高度化的严峻形势:发达国家及其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蓄意埋设的“专利地雷阵”和“知识产权壁垒”。

  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强化,随着发达国家及其企业在华经贸活动更趋活跃和经济利益更为凸显,他们发动的知识产权高压攻势乃至旨在垄断市场或者索取巨额赔偿的侵权诉讼,很可能与年俱增,愈演愈烈。这也往往是中国企业拙于应对、疲于应付的“软肋”。当今中国迫切需要既能合理顺应WTO现有规则,又能最大限度、最讲策略地保企卫国的应急诉讼人才。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打造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历史进程中,迫切需要开拓创新、维权用权的企业应急管理人才和社会应急中介人才。应急人才的社会需求已经是等米下锅,刻不容缓。应当通过短期在职培训已有相当工作经历者的方式来培养知识产权应急人才,以解燃眉之急。同时,不能永远亦步亦趋地跟在发达国家及其企业后面。所以,中国应从现在起开始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知识产权长效人才。

 

  优秀人才服务外企不必紧张

  记者:虽然我们紧缺人才,但是,据介绍,我们培养的知识产权优秀人才,大部分服务于外国企业,这是为什么?

  陶鑫良:中国过去10年来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本来数量不大,其中还有许多人现在服务于跨国公司、外国企业和外国机构。针对中国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流向外国、外企的现状,有人戏称:“辛辛苦苦为谁忙,为洋人作嫁衣裳。请看番帐五虎将,尽是中华好儿郎。”许多跨国公司在华知识产权代表或者主要工作人员,大都是中国过去10年中培养的优秀知识产权人才。我认为,这首先是无可回避的事实。其次,这不必大惊小怪。潮涨还有潮落时,流出流进经常事。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再者,跨国公司往往是这些知识产权人才进一步学习、进修的地方。

 

  多多培养理工科学生

  记者:你在会上提出中国最大量需要的是专利律师类知识产权技术管理人才,强调应当多多招收有理工科本科背景的知识产权研究生,这是为什么?

  陶鑫良:面对国内各大学目前较多培养没有理工背景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现状,我和一些与会学者提出,中国现在和将来最大量需要的是技术管理类知识产权人才。理由是:第一,中国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现在的瓶颈问题和将来的最大市场肯定是企业。第二,企业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主要分布在专利等知识产权技术管理岗位群。第三,企业知识产权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在于科技创新与研究开发中知识产权创造、申请、管理、应用、许可、保护等方面的日常协调,其带有很强的技术性。

  我们强调应当多多招收有理工科本科背景的知识产权研究生,而根据我们学校10年来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经验,在本科生阶段一般是难以同步完成理工科和知识产权法两方面的学业的。所以,知识产权研究生应当多多招收有理工科本科背景的,以适应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主要需求。

  《华东新闻》 (20050303 第三版)

相关文章
论高校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
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的贡献
高校科研成果专利保护与市场转化
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
山高水长 日辉月映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