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的法律性质诠释
来源:《知识产权》2010年第5期 作者:严永和 时间:2012-04-11 阅读数:
<P> 就权利内容及其限制来说,知识产权以权利人在一定期限内对知识和信息的专有性控制和独占性使用为主轴,以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合理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的限制制度为补充。亦即知识产权这一垄断权的占有和行使,应当“服从于一个更重要的要求,即应当符合他人的自然权利”,应当服从“人类的一般权利以及财产的一般规则”。[48]而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其权利内容即是分享因遗传资源利用所产生的各种货币利益以及非货币利益、知识产权利益以及非知识产权利益,如让提供遗传资源的缔约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切实参与利用遗传资源的研究活动、按照共同商定的条件向提供遗传资源的缔约国提供和转让利用这些遗传资源的技术(包括受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促进和推动提供遗传资源的缔约国按照共同商定的条件优先取得以其提供的遗传资源为基础的生物技术所产生的成果和利益、按照共同商定的条件分享货币利益(包括遗传资源获取费、对商业化利用遗传资源收取的许可费、向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支付特别费、提供科研经费等)以及共同享有有关知识产权的所有权等。[49]而对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的限制,CBD等国际公约未见规定,理论上应受到传统习惯性使用和非商业性使用的限制。</P>
<P> 由上可见,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不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P>
<P> 四、结论: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是一种新的特别权利</P>
<P> 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不属于传统的所有权,也不属于知识产权,乃是一种新的特别权利(sui eneric right)。</P>
<P> 特别权利,在国外,主要是指为了解决与原住民相关的某些历史遗留问题和高新科技发展带来的某些问题而做出的制度变革。就历史遗留问题而言,主要是指原住民、传统居民等传统部族对其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生物遗传资源等传统资源的法律保护问题;就高新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而言,主要是指非独创性数据库、植物新品种等成果的法律保护问题。根据权利客体是否来源于智力活动以及是否具有创造性,特别权利可以划分为创造性特别权利与非创造性特别权利两类。来源于智力活动、客体具有创造性的特别权利属于创造性特别权利,如植物新品种权、传统知识特别权利、民间文学艺术特别权利;来源于非智力活动、客体不具有创造性的特别权利属于非创造性特别权利,如非创造性数据库权等。[50]</P>
<P> 根据某些已有的特别权利保护法律文本和正在拟议的有关国际组织会议文件,特别权利具有如下主要特征:第一,就权利主体而言,可以是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原子式”的个人,如植物新品种权,也可以是以群体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整体式”的社区,如传统知识特别权利等。第二,就权利客体而言,包括来自于智力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知识产品如植物新品种和不来自于智力活动、不具有创造性的非知识产品如非独创性数据库等。在来自于智力活动、具有创造性的知识产品中,一般已经丧失技术上的新颖性,但具有商业上的新颖性如植物新品种和传统知识,且其创造性的内涵与专利也可能存在较大的不同如植物新品种。第三,就权利内容而言,非创造性特别权利可以享有类似知识产权的权利,如非独创性数据库特别权利对其内容的某种控制权等。第四,就权利期限而言,有的类似知识产权的特别权利可以没有期限限制,如“传统知识权”和“民间文学艺术权”(对此,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尚存在较多争议);有的则存在期限限制,如非创造性数据库特别权利等。</P>
<P> 由于遗传资源不具有创造性,故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属于非创造性特别权利。作为一种新的特别权利,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主要特征在于以非创造性客体获得类似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利。[51]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的权利客体—遗传资源,是来自于动植物等生物体、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任何材料或物质,是自然生发的生物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来自于人类的智力活动,不具有创造性。而其权利内容则具有某些知识产权的特征,如专有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之一,“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52]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也要求利用者获取有关遗传资源应事先告知有关权利主体,并获得其同意,即权利主体享有遗传资源利用许可的专有权。[53]</P>
<P> 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作为一种新的、非创造性的特别权利,是自罗马法创设物权,17、18世纪英国创设专利权及版权等知识产权以来,财产权制度史上一个伟大事件,其与植物新品种权、非独创性数据库特别权利等,在传统的有形财产权和知识产权之外构筑起新的特别权利体系。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CBD成员国,在落实CBD的过程中,都可以而且应该将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规定为遗传资源所有者的一项新的民事权利,并设计相应的保护制度,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保障建构一套基础性的私权机制。</P>
【作者简介】
严永和,单位为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自北大法律信息网)
网站创始人
- 个人简介:(学术)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 个人简介:(实务)
-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 通讯处:(Zip:10008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