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刘强 时间:2008-10-21 阅读数:
[2]吴涛.侵犯商业秘密被判刑-华为前员工窃密案昨一审判决[N].深圳特区报,2005-05-20(5).
[3]蒋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614.
[4]党建军.侵犯知识产权犯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184.
[5]黄磊.浅议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形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 (2):43-44.
[6]刘家琛.新刑法条文释义[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998.
[7]杜国强.侵犯商业秘密罪罪过形式探析[J].知识产权,2002,12(3):36-38.
[8]寇占奎,刘娟.侵犯商业秘密罪罪过形式只能为故意[J].人民检察,2002(6):36-37.
[9]苏惠渔.犯罪与刑法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0]张翔飞.完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立法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2):23.
[11]侯国云.过失犯罪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64.
[13]尹新天.新专利法详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303.
[14]党建军.侵犯知识产权犯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184.
[15]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237.
[16]安斌.商业秘密保护应以民事为主刑事为辅[N].检察日报,2004-07-28(4).
[17]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15.
[18]郑成思.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和中国的选择[M]//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法年刊.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2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