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知识产权论坛 > 商标法论文选登 >  文章

商标法基本范畴的心理学分析

来源:法学研究  作者:彭学龙  时间:2008-12-03  阅读数:

    尽管上述观点只是一种少数意见,但它对商标产业乃至整座商标大厦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果强度高则保护弱,弱保护就会由于容许近似商标的存在而降低商标强度。商标强度降低反过来又会要求法律给予强保护。”由此必然形成一种与常识相抵触的所谓“循环悖论”。实际上,商标显著性与保护范围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强化的关系。显著性越强,保护范围越大,同样,保护范围越大,显著性也会越强,这就是有关商标保护范围的回归原则,是商标保护的必然逻辑。这就表明,所谓循环悖论并不存在。

    根据心理学原理,“当神经系统中的某个结点被激活,关于那些更可能并更快涌上心头的东西的联想更为强烈,较弱并处于末梢的联想则难以被记起”。同样,显著性强的商标在人们认知网络中具有更强的联想链因而更容易因近似商标而被唤起。实际上,“所谓商标的‘强’和‘弱’是指该商标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与鲜为人知或类似于其他商标或很像商品名称的弱商标相比,具有声誉或独特性的强商标更容易记忆,也更容易在消费者心目中与更多商品联系在一起”。 “商标显著性越强,未来购买者将在其他商品上发现的相同或类似标志与在先使用者联系在一起的可能性越大。”

    由此不难理解,如果新出现的商标与某个现成且很容易被消费者想起的商标相近似,消费者就很可能将新商标与已知商标相混淆,误将两个商标当作同一个商标。由于消费者在寻找他们自认为熟悉的商标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上述问题就更为严重。“一旦消费者对特定品牌形成稳定的偏好,在搜寻过程中他们往往利用商标走捷径,由于购买时间减少且注意力下降,他们更容易被仿制的商标误导。”当然,也可能出现另外一种情形,虽然消费者成功地将新旧商标区分开来,但他们可能错误地推断,由于两个商标十分近似,它们源于并代表着同一出处。例如,消费者可能会正确地意识到,具有很高显著性的商标如“American Airlines(美国航空)与近似标志如“American Airways”并不相同,但考虑到前者的强度,他们依然可能错误地推断,后者不过是前者的派生品牌。可见,“商标越强,侵占行为就越容易导致混淆”。

 

相关文章
从广元橘子事件谈农业品牌建设
商标显著性概念辨析
商标权救济与符号圈地
论侵害他人商标权的不当得利
商标权的程序保障刍议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