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世纪回顾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崔明霞 彭学龙 时间:2009-02-15 阅读数:
尽管如此,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构成上的要求还是要严于Trips和美国等国家相关法律的要求,郑成思先生就指出:“在商业秘密领域,合格的受保护信息并无‘实用性’要求,是Trips明文规定的。”[4]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却明确规定商业秘密应“具有实用性”。在今后的立法中,我们应作相应修订,使之与Trips和国际通行法律规定趋同。
由有关方面起草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送审稿)》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其第一条第一款规定:“本法所称商业秘密,是指具备下列条件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一)不为该信息应用领域的人所普遍知悉;(二)具有实际或潜在的商业价值;(三)经权利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送审稿的规定将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要求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变更为“具有实际或潜在的商业价值”,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二、 保护力度日益加强
进入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革命以及随后的信息革命的出现,专门生产、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和销售信息的信息工业蓬勃兴起,并逐渐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包括传统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在内的各种技术、经营和文化信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交易的重要对象,在全球经济贸易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份额,以至于产生Trips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一反以往关注关税的思维,把焦点聚集于知识产权,从此“知识产权(包括商业秘密在内)”与“货物买卖”、“服务贸易”并列,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支柱。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秘密由于其内涵极高的商业利润和市场价值,大有后来居上,超越专利、商标和版权等传统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更为广泛的关注。[5](P12-13) 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传媒技术的高度发展乃至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形成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增加了保密的难度。因此,世界各国不得不制定或修订自己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加大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的高度来给商业秘密权定性
商业秘密权的法律属性问题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基本理论和保护强度,是明确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依据和保护方式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确定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核心依据,因而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各国学者围绕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观点纷呈的各种学说,包括:“财产权说”、“人格权说”、“信息权说”、“企业权说”、“契约关系说”和“知识产权说”等。 总的说来,大陆法系持非财产说,英美法系中英国持契约关系理论,美国持财产说,视商业秘密为权利人的私有财产。但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也不论对商业秘密权的法律属性问题持什么态度,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商业秘密中的财产权益。[6]
进入60年代以后,商业秘密权的知识产权属性逐渐为各国所认同,并出现在正式法律文件中。60年代,国际商会(ICC)首先把商业秘密视为知识产权;此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其成立公约即《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中,将知识产权的范围扩大到“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
- 个人简介:(学术)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 个人简介:(实务)
-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