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知识产权特色论坛 > 知识产权特色论坛(之一) > 知识产权战略 >  文章

美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构成及其特征分析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09-01-11  阅读数:

[1]

 

包海波(浙江行政学院软科学研究所)



bhb20008@sina.com 邮编:310012

 

提要:随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日益成为美国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和国际竞争的战略手段。本文系统总结了美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深入分析了美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方面的理念及其微观经济机制。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同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美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化以及资产动态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核心竞争优势、许可战略、资产动态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全面加强了对本国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企业通过创造和利用知识产权,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知识产权贸易的迅速发展,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美国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和国际竞争的战略手段。目前,在世界100家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和100个品牌价值最高的企业,美国企业都占到半数以上。以此为基础,美国企业通过成功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最大限度地创造和发挥知识产权资源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巨大优势和丰厚回报。

 

一、美国企业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

美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拥有巨大优势,特别是美国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因此,美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目标就是对技术创新成果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将丰富的技术创新潜力转化成为知识产权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由于无论专利、外观设计、版权、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其保护的客体都必须是“已经固定的知识”,如专利保护“可实施的技术方案”、版权保护“具有一定表达形式的作品”、商标和外观设计保护“提出申请的图案、颜色等”、商业秘密保护“实施了保护措施的具体商业资料”等。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技术创新过程加以监控,及时将技术创新成果加以固定,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在这方面,美国企业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经验。

1.技术发明文字记录制度

在美国先发明制的专利保护条件下,许多美国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为加强对技术创新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固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了技术发明文字记录制度。[1]

首先,美国企业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在实验记录上记录各项实验——失败的实验或成功的实验。实验记录本上必须有一项目证签名栏,签名的证人应当熟悉该技术,并且必须在实验结束后的规定时间内完成目证签名。实验记录有编号,用完后上交公司统一保管。在雇员离开公司时所有的实验记录必须上交给公司,无限期保管。

在制作实验记录的基础上,美国企业还建立一套完整的发明呈报制度,以发明呈报表(invention disclosure forms)的方式要求技术人员定期向公司报告技术发明。发明呈报表实际上是一种技术总结——科研人员把自己的技术发明以及其经济意义作个总结,呈报给公司。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一旦实验有进展,科研人员当迅速完成发明呈报表并把它呈交给公司。

最后,美国企业的专利委员会或专利小组对发明呈报表进行知识产权审核,以决定所呈报的发明是否值得申请专利。在做出专利申请时,公司会考虑技术发明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市场发展策略的关系,以及专利申请的经济价值—能增加多少技术和市场竞争性力。如果该项发明达到相应的要求,则公司为其进行专利申请,寻求专利产权保护。否则,以技术秘密的方式进行保护,或以技术公开的方式防止其它公司获得专利。

实验记录和发明呈报的定期化和制度化,一方面保障了企业对技术发明成果的有效控制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提供了企业做出过某项技术发明的证据,一旦发生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公司就可以获得充分的法律保护。

2施乐公司的技术诀窍管理系统

在消费者服务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是,技术人员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往往超出了服务手册的范围,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施乐公司由此入手实施EUREKA知识产权管理项目,加强对企业发展所需技术诀窍的开发和管理。施乐公司要求技术人员记录下他们用来解决难题的诀窍,并提交审查委员会进行技术和商业秘密审查。

在确保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上,有关记录就被存入一个内部知识数据库中,并与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应文档相连。这样,其它技术人员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可以及时通过网络共享这些经过认可的实际经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服务要求,创造施乐公司优质服务的品牌形象。目前,施乐公司平均每1000例服务中有一条技术诀窍被收入知识数据库;30%的技术人员向数据库中贡献了自己的技术诀窍;85%的技术人员经常查询这些技术诀窍;每月平均有5000人次访问知识数据库。EUREKA项目使施乐法国分公司用于零部件及雇员的开支缩减了5%

3.技术创新成果固定和产权保护的作用

借助实验记录、发明呈报表、技术诀窍管理系统或者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祥见IBM公司案例)等多种方式,美国企业建立了技术创新成果的监控、登记和管理制度,并对相关成果资料实施以商业秘密保护为基础的知识产权保护。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从隐性知识状态转化为显性知识状态,而及时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为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刻上了明确的“企业专有的印记”,形成事实上的排他占有权;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将人力资源中的个人知识资本转化为企业知识资本,促进企业对知识资本的更有效控制和利用,并可以减少由于人才流动带来的知识资本和知识产权流失。

在技术创新成果固定和充分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美国企业可以在企业范围内对已有技术创新成果加以充分利用,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进一步的积累和发展,加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二、美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全面管理

美国企业把人员聘用、研究开发和知识产权申请、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的签订与实施、发生侵权后的诉讼与调解等一系列环节都纳入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范围,并已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1.企业对知识产权所有权的控制

IBM、微软等许多公司都与受聘的科技人员签署知识产权归属合同,明确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以及员工的知识产权职责和义务。根据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受雇期内科技人员在研究开发、创作、生产、制造、销售过程中获得的任何发现、发明、构想、概念、公式、程序、工艺、著作、营业秘密、创意等,不论可否取得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均归公司所有。知识产权归属合同还对员工的知识产权告知义务、保密义务、离职后的义务、损害赔偿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

2.知识产权管理职能的发挥

具有一定规模的美国企业一般都设有法务部。法务部负责知识产权相关管理事务,如有关知识产权的申请、登记、注册、授权保护、法律诉讼等业务,以及知识产权的信息跟踪等。如微软公司在西雅图总部专设法务部,下设三个部门:(1)技术法律有50人,主要研究开发中的法律问题。(2)知识产权室,集中从事商标、专利事务,有8名商标律师,3名专利律师和5名助理。(3)国际法律室,专门从事联系各公司的法律事务和营销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这实际上是微软公司参与公共政策活动的法律部门。

美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个特点就是:法务部与研发部门的密切合作。这样,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就可以有效实现对技术创新过程的监控,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管理的作用。如微软公司的法务部经常与技术部门共同工作。在研究初期,对技术人员提出软件知识保护产权的法律要求,注意哪些技术领域可以获得专利、技术人员也向律师提供技术背景。进行专利转让交易时,律师也与研究人员讨论转让方式和费用问题,以及受让方的有关条件和商业秘密保护等方面的条款设计。又如IBM公司的知识产权律师,经常与研究人员共同讨论项目进展情况。在产品研制的各个阶段,律师与研究人员都要开会讨论,分析技术进步情况和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事宜。如需进行专利申请,则由律师完成法律文本。

3商业秘密保护的加强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兴起使企业越来越多依靠商业秘密的方式加以保护,而网络交易和市场的流动性又使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更加困难。1999年,美国企业因商业秘密失窃损失达450亿美元。[2]为此,美国在1996年制定了严厉的《联邦商业间谍法》,美国企业也特别加强了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如加强客户资料的集中管理,对商业机密信息实施分等级隔离,使一些雇员不能接近机密信息;加强企业网络的防火墙和安全措施。

 

三、美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动态利用

在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美国企业借助知识产权的排它使用确定了核心竞争优势和发展自由权。与此同时,美国企业还通过对知识产权资产的动态利用,实现了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最大化。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试析美国版权战略与版权业发展的互动
构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制度基本问题浅析
国家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
学习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