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知识产权论坛 > 专利法论文选登 >  文章

从“State Street”到“Bilski” ——美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标准的演变

来源:电子知识产权 2015年Z1期   作者:陈健  时间:2016-04-06  阅读数:

1. 参见"Request for Public Comment on the Proposed Examination Guidelines for Computer-Implemented Inventions",

June 2, 1995 (60 FR 28778).

2. 参见AT&T, 172 F.3d, at 1357.

3. Interim Guidelines for Examina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s for Patent Subject Matter Eligibility.

4. 参见(i) specifi c, (ii) substantial and (iii) credible. Interim Guidelines for Examina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s for

Patent Subject Matter Eligibility §2.b.(1).

5. 参见USPTO Utility Guidelines. Federal Register Vol 66 1092 - 1099 (January 5, 2001).

6. 参见the opposite meaning of tangibleis abstract. Interim Guidelines for Examina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s for Patent Subject Matter Eligibility §2.b.(2).

7. 参见the opposite of concreteis unrepeatable or unpredictable. Interim Guidelines for Examina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s for Patent Subject Matter Eligibility §2.b.(3).

8. 这三个主要判例是:Gottschalk v. Benson, 409 U.S. 63 (1972), Parker v. Flook, 437 U.S. 584 (1978) Diamond v.

Diehr, 450 U.S. 175 (1981).

9. 参见In re Bilski, 545 F.3d 943, 88 U.S.P.Q.2d 1385 (Fed. Cir. 2008).

10. (1) it is tied to a particular machine or apparatus, or (2) it transforms a particular article into a different state or thing.

Benson, 409 U.S. at 70(转换或缩减一个客体变成另一种状况或事物,是判断一个不包含特定机器的程序申请的

可专利性的线索);Diehr, 450 U.S. at 192(在程序中数学公式的使用,转换或缩减一个客体成为另一种状况或

事物,构成可专利客体)。Flook, 437 U.S. at 589 n.9(一个程序或者与特定设备相结合,或者运行以将原料转

换成为另一种状况或事物,都是受到承认的)。Cochrane v. Deener, 94 U.S. 780, 788 (1876)(一个程序是一个技

术,它在某一客体上执行以转换或缩减成为不同的状况或事物)。

11. 同注释9

12. Diehr, 450 U.S. at 193 n.14(抽象的数学公式不是法定专利客体,不论该专利是否有意覆盖公式的全部使用

方式或仅仅限制性使用)。

13. 同注释9

14. 同注释9

共10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文章
非法使用专利产品之责任形式检讨
必须要着力加强互联网专利行政执法
外观设计权何以正当?——兼论中国外观设计制度的变革
两大工业产权数据处理技术的专利部署
杂交水稻专利技术管窥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3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Zip:100088)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