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政策与知识产权制度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吴汉东 时间:2009-02-17 阅读数:
中国知识产权政策的战略目标与体系
政策科学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某一公共政策所产生的社会成本较高,就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可能带来不利的结果。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其立法达到国际公约的“最低保护标准”即可,知识产权制度的一体化、国际化,绝不是“西方化”,更不是“美国化”;同时,知识产权制度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政策选择。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也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所利用。这意味着:就国际层面而言,在“知识产权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通过不保护外国人的知识产权来发展本国的经济、科技与文化;同时,在“国际贸易知识化”的体制中,中国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从而摆脱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格局。就国内层面而言,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其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在制度安排方面,由被动到主动,是经济增长型国家的必然选择,它往往有助于政策总目标的实现。
中国关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政策安排,是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政策目标决定的。为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中国于2004、2005年分别成立了“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以此为契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迈入了战略主动的新阶段。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同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这一论断表明,中国已经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知识产权制度的功用和地位。基于当今国际科技、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经验,中国将通过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以此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抉择。
中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目标,有一个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我们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于国际分工,这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劳动力以及环境资源成本的逐步提高,长期处于低端产品环节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尖锐。例如,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相对稀缺,耕地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3,淡水资源只有1/4,石油资源只有17%,天然气资源只有13%,相对充裕的煤炭资源也只占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2%。这说明,中国绝不可能走资源耗费型的发展道路。此外,在当今“发达国家出技术、出知识,发展中国家出人力、出资源”的国际经济格局中,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基于维系技术优势的利益考量,还是出于意识形态的政治偏见,都不愿将真正的核心技术转让给中国。中国研发投入仅占GDP总量的1.3%,但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50%以上。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拥有者。上述情况说明,中国也不可能走技术依赖型的发展道路。面对这种国际发展大势和自身基本国情,中国只能走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的发展道路,但是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或者说知识创新必须以知识产权制度为支撑。我们看到,那些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和跨国公司,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且重视运用知识产权推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更新,以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的差距,说到底也就是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的差距。
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笔者认为,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知识产权战略政策体系。知识产权战略政策是与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紧密相关的国家政策,主要包括文化教育政策、科学技术政策、产业经济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其目的在于在纵向关系上协调我国相关现有政策、主导相关政策今后一段时间的变化与发展,以统一政策目标,减少相关政策间的摩擦与重叠,增强相关知识产权战略政策应对目前国内国外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能力,有力保障我国保护知识产权与促进社会发展目标的和谐统一。
关于文化政策
我国的文化政策主要包括:文化事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划、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图书馆事业管理促进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制定战略规划,采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保存我国现有的大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同时,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积极予以保护与开发,协调不同地区间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以文化产业的权利化为核心、以市场调节为手段,尽快完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登记制度和相应的执法体系,加强重点文化产品和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支撑,建立良好的产权交易市场、健康的文化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有序的多层次文化市场。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规则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实现社会文化传播与知识产权的多元政策目标。
关于教育政策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教育政策,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促进、管理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政策。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促进与管理的重点在于积极发挥大学的研究智力优势,充分利用政府财政与社会公共投入,将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产业化,进而促进
- 个人简介:(学术)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 个人简介:(实务)
-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