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第一作者简介:刘强,(1978-),男,湖南长沙人,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法和知识产权法。
联系地址:上海市武川路78弄110栋701室
联系电话:021-55073833 13482885256
电子邮件:061027015@fudan.edu.cn
第二作者简介:胡峰,(1972-),男,河南商城人,管理学与经济学(二站)博士后,研究方向:知识与知识产权管理。浙江工商大学WTO与法制研究中心,硕士生导师。
本文论文资助项目:国家体育总局项目,名称为“2008年奥运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实证研究”,项目号:950SS06082。
注释
[1]范成文,金育强,周军来,中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02-304.
[2]刘超.奥运维权终结不法者财路[N].知识产权报,2005-08-04(5).
[3] 吕炳斌,胡峰.以奥林匹克标志保护为契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J].河北法学,2006,(3):43-46.
[4]唐广良,董炳和.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411.
[5]张涛.论域名对商标的合理使用[J].商场现代化,2005,(12):239-240.
[6]丁世勇.我国体育赛事域名侵权纠纷的解决机制评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33-35.
[7]刘勇前,綦保国.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76-79.
[8]胡峰,吕炳斌,段宝玫,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基于国际法与比较法视角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55-58.
[9]申立.奥林匹克域名的法律保护[J].体育学刊,2004,(2):9-13.
[10]徐莉.驰名商标淡化侵权的表现形式及认定[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4):77-78.
[11]王志亮,薛敏.我国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A].华侨大学法学论丛(第1卷)[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265-273.
[12]刘新刚,王璋,陈同先,张京力.论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维护和利用体育与科学[J].体育与科学,2002,(2):18-19.
[13]尹新天.新专利法详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318.
[14] 李洁.北京3年查获199起奥运标志侵权案,罚没款200万[N].法制晚报.2005-0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