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论文精粹 >  文章

著作权法中的复制权研究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11-07-03  阅读数:

年《著作权法》规定的复制方式包括“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并认为“按照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进行施工、生产工业品,不属于本法所称的复制”,只是可以依据该法第七条的规定,“适用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在2001年修改著作权法时,将临摹从复制方式中删除,根据《著作权法释义》[22] 的说明,这是因为临摹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复制,有的是创作,必须区别对待,不能都认为是复制。同时,将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生产不属于复制的条款规定删除,其理由是“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在作品类别中增加了‘建筑作品’,建筑物本身成了作品,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建筑设计图进行施工建造侵犯著作权,因此,规定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不属于复制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在解释复制权时,释义又认为:从著作权立法例来看,对于复制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复制是指印刷、复印、拓印、翻拍、录音、录像等,这是一般国家的著作权法都承认的。广义的复制还包括了按照设计图制作建筑、雕塑等立体作品,有些国家或者地区的著作权法中也规定了这种复制。而我国著作权法采用的是狭义的复制概念。所以,我国关于异形复制的态度并不清楚,至少从释义的角度来看自相矛盾。学界对此也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修改后的《著作权法》明确增加了建筑作品的保护,将建筑物本身纳入了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因此应作肯定回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上述行为不属于复制,但仍然是侵害著作权的行为。[23] 相比之下,日本学者的解释更能说明这种异形复制的产业应用目的:如果规定复制权仅及于其图纸的再制,不及于根据图纸筑造的建筑物,则对建筑作品的使用限定得太厉害了,因此,《版权法》对建筑作品做了特别规定,扩大了复制权的所及范围。[24] 从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视角看,对一种全新的知识产权,要验证其合理性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反证”,要验证现实尚未存在的新知识产权能有效地增加社会福祉是困难的,但要验证缺乏这种知识产权制度对社会福祉造成的伤害则相对比较容易。[25] 复制权的合理性也是如此。建筑设计图该类作品属于实用作品,其实用目的远远大于平面复制控制权所带来的利益,保护异形复制的目的就在于满足该类作品利益内在化的需要。

但是,对这种合理性还需要解决两个疑问:一是动画作品、建筑设计图等具有实用目的的作品本身必须达到著作权保护的标准。否则,根据公有领域的作品进行异形复制,并不属于著作权法上的复制行为,因为实用作品本身并没有包含值得内化的利益。质言之,“这种施工、建造行为如果不涉及对作品的美学思想或者艺术成分的表述,而只是技术手段的运用,其结果是产生出工业产品,则不是从平面到立体的行为。”[26] 二是该类作品包含的利益尺度需要有一个明确界定。关于知识产权客体性质的认识,学界对非物质性或者无形性或者有形无体[27] 这一特征具有较高认同,即作品作为一种抽象存在只能被感知,而不能被实际占有。知识产权的客体载体与客体价值具有游离关系,既不能从载体的存在来确定权利所在,也不能根据该知识产权客体的存在来确定权利所在。[28] 正是价值的游离性,作品利益范围才具有无限扩大趋势。如果从市场角度看,利益范围必须维持在竞争边界,在鼓励创造这一高水平的竞争限度内允许利益控制。否则,则会产生市场垄断或者激励不足的失衡效果。对此,可以借用澳大利亚1968年《著作权法》确定的判断同一性的“第三人”标准。

由此扩及到的异形复制还有从立体到平面和从立体到立体的复制等特殊情况。从立体到平面的复制主要针对摄影而言,该复制形态很少被认为是承载法律利益的复制形式,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将立体作品再现为平面作品时常常需要摄影师付诸自己的创造性劳动,[29] 二是作品的平面再现在功能上通常不会产生利益的竞争性,对雕塑、雕刻等作品的摄影并不会代替作品本身,也不会侵占作品本身的实际利益,反而摄影作品的传播扩大了雕塑、雕刻作品的价值,对雕塑、雕刻作品具有反射力。三是不认定为复制在于思想与表达二分,更深刻地说是不会影响产业发展和正当竞争秩序。澳大利亚版权法曾规定立体到平面为复制行为,在1988年曾发生欧斯曼诉曼克索夫妇、曼克索公司及卡鲁索的建筑作品侵权案,[30] 法院最终以思想表达二分为基础认定卡鲁索吸收的“特使系列2号”公寓的建筑风格属于思想范畴,从而保护了建筑产业的发展。从立体到立体的复制通常针对雕塑,可以说从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客体来看,这种复制形式除雕塑外尚无它例。这种雕塑可以通过模具等工业化生产方式大量生产,如果一种具有审美意义或者艺术成分的雕塑作品被其他人利用进行规模化生产,那么无疑会造成作品的正外部性,影响允许权利人控制市场利益带来的激励。但是,如果是单独的手工雕塑,则会因为制作者的不同而产生不同价值,不能认为是复制行为,对于仿冒雕塑只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来规制。

(二)从目的复制到自发复制

所谓目的复制是指在主观上对再现作品的行为有明确心理认知和预期效果,复制的目的就是产生替代性后果,这是促使行为人搭便车的利益趋向。在有形载体世界,“复制是一种公开并有明显意图的行为”,[31] 任何人都不可能仅仅是由于技术原因或者偶然机会而完整复制作品。一旦决定复制一件作品,则常常需要事先思考和审慎决定,对复制的利益得失有清楚认识和衡量。因此,目的复制有主客观相结合的特征,复制一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购买该书,从而节省自己的成本。

所谓自发复制是指为合理接近作品对其不可或缺的再现,复制是技术上的自发产物。在有形载体世界,对载体的控制意味着对作品信息的控制,而由于数字技术的发达,产生了爆炸式的信息扩散现象。从来几乎由信息业独占的信息制作、发送能力,已经向人民大众开放,“万人出版者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关文章
发明专利侵权与合法行为之界限如何确定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及其法律保障体系研究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市场竞争优势与自主 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注册驰名商标状况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基于对1983年至2011年注册于中国的驰名商
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现状及其市场规制功能完善研究——以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为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