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知识产权论坛 > 其他知识产权论文选登 >  文章

论隐性市场行为及其影响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易健雄  时间:2012-03-02  阅读数:

, 则不仅有违 隐性市场行为的本来意义,淡化 隐性行为 显性行为的区别,还将造成用语上的混乱, 徒增解释上的负担。

事实上, 那些 直接的盗版侵权行为本可直接适用相关法律予以规制, 再给其烙上 隐性市场行为的标记并无意义,甚或有蛇足之嫌。故我们以为,广义狭义之说来区分 隐性市场行为并不妥当,应直接以狭义 隐性场行为称之。( 2)主体的范围问题。目前多数研究者将隐性市场行为的主体界定为非官方赞助商。不可否认, 绝大多数体育赛事隐性市场行为系由体育赛事的非官方赞助商为之, 但另一种情形也绝不可忽视, 官方赞助商利用体育赛事的信誉或声望来宣传自己赞助的产品类别之外的其他产品。此类行为因其主体具有官方赞助商这一身份而更具隐蔽性,更易误导受众, 从性质分析终属 未获授权的行为, 故也应属于隐性市场行为的范畴。在我国筹备北京奥运会期间, 这种行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8]。可以说, 取得了体育赛事的官方赞助商身份, 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与隐性市场行为绝缘了。故我们以为, 不应将隐性市场行为的主体特定化为 非官方赞助商。换句话说,不应对隐性市场行为的主体范围作出特别限制,应实现从身份标准到 行为标准的转变,即将非官方赞助商标准转换为未获权标准。( 3)主观的过错问题。有相当部分研究者将隐性市场行为的主观状态界定为 故意 ( intentional )

的确, 很多隐性市场行为系行为主体故意所为,特别是一些所谓 营销杰作的隐性市场行为非经精心设计不可能完成。同样不可忽视的是,除了那些故意所为的隐性市场行为, 还有一些行为是因行为主体宣传体育赛事时不了解体育赛事相关规则, 甚至是出于对体育赛事的热情与支持而为, 但这些行为却会产生与故意所为的隐性市场行为相似的后果。这种情况在中国尤为明显。如对于中国已成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人和中国企业有着莫大的热情, 但由于对相应规则的不熟悉和不了解, 曾出现了不少好心办坏事的情况[9]。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副部长陈锋甚至认为,可能有 80 %

共8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门槛:从TRIPs到ACTA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现状及其培养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
关于知识产权领域内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研究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3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Zip:100088)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