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权客体制度论---以无形财产权客体为主要研究对象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吴汉东 时间:2009-02-17 阅读数:
第四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11] 参见[英]F·H·劳森、B·拉登:《财产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18页。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56页。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3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2页。
[15] 郑玉波:《民法总则》,台湾1959年版,第186~187页。
[16] 参见《瑞士民法典》第713条、《韩国民法典》第98条。
[17] 参见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第4~5页,第5页,第7页,第3页。
[18] 参见章戈:《小议客体与标的》,《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吴汉东:《关于无形财产权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法学研究》1997年第3期。
[19] 参见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20] 参见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余能斌等:《世纪之交看新中国民商法的发展》,《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
[21] 参见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第4~5页,第5页,第7页,第3页。
[22] 参见梁慧星等:《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8页;王利明等:《民法新论》(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页。
[23] 参见[美]罗纳德·波斯顿:《美国财产法的当前发展趋势》,《外国法译评》1994年第3期。
[24] 参见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页。
[25] 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
[26] 参见吕忠梅:《论环境权》,《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27] [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90页。
[28] 参见吕忠梅:《论环境权》,《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29] 参见段瑞林:《知识产权法概议》,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8页。
[30] 参见吴汉东等:《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 参见曾陈明汝:《专利商标法选论》,台湾1977年版,第33页。
[32] 参见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
[33] 参见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4页。
[34] LesleyEllenHarris:DigitalProperty,TheMcgrau-HillCompanies,1977,p.4~6.
[11] 参见[英]F·H·劳森、B·拉登:《财产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18页。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56页。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3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2页。
[15] 郑玉波:《民法总则》,台湾1959年版,第186~187页。
[16] 参见《瑞士民法典》第713条、《韩国民法典》第98条。
[17] 参见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第4~5页,第5页,第7页,第3页。
[18] 参见章戈:《小议客体与标的》,《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吴汉东:《关于无形财产权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法学研究》1997年第3期。
[19] 参见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20] 参见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余能斌等:《世纪之交看新中国民商法的发展》,《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
[21] 参见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第4~5页,第5页,第7页,第3页。
[22] 参见梁慧星等:《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8页;王利明等:《民法新论》(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页。
[23] 参见[美]罗纳德·波斯顿:《美国财产法的当前发展趋势》,《外国法译评》1994年第3期。
[24] 参见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页。
[25] 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
[26] 参见吕忠梅:《论环境权》,《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27] [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90页。
[28] 参见吕忠梅:《论环境权》,《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29] 参见段瑞林:《知识产权法概议》,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8页。
[30] 参见吴汉东等:《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 参见曾陈明汝:《专利商标法选论》,台湾1977年版,第33页。
[32] 参见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
[33] 参见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4页。
[34] LesleyEllenHarris:DigitalProperty,TheMcgrau-HillCompanies,1977,p.4~6.
网站创始人
- 个人简介:(学术)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 个人简介:(实务)
-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