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混淆类型分析与我国商标侵权制度的完善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彭学龙 时间:2009-07-24 阅读数:
[1]商标侵权认定和审查(评审)遵循同样的规则,为便于行文,本文在涵盖商标侵权规范和审查(评审)规则的宽泛意义上使用“商标侵权制度”一词。出于同样的目的,本文使用的“商品”一词也涵盖“商品”和“服务”。
[2]Charcoal Steak House, Inc. v. Staley, 263 N.C. 199, 139S.E.2d 185, 144 U.S.P.Q.241(1964).
[3]参见《兰哈姆法》第43条,该条款规定:“任何人在商业中,在任何商品或服务上或与之有关方面,或在商品的容器上,使用任何文字、名称、标记或图案,或者其组合一很可能引起混淆,或导致误认或欺编,使人误以为其与他人有赞助、关联或联合关系,或者误以为其商品或服务或商业活动源于他人、由他人赞助或同意,都应承担民事责任。”必须指出,《兰哈姆法》不仅是一部具有范式意义的现代商标法,而且将大陆法系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客也囊括在内,这就为我们在宽泛的意义上探讨商标混淆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法律文本。
[4]See Sara Stadler Nelson, The Wages of Ubiquity in Trademark Law, 88 lowa L. Rev. (2003).
[5]See Merges, Menell & Lernley,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New Technological Age, third edition(2003), p. 622, Footnoot 12.
[6]J. Thomas McCarthy, Proving a Trademark Has Been Diluted: Theories or Facts?, 41 Hous. L.Rev. 713.
[7]Case39/97,Canon Kabushiki Kaisha v. Metro-Goldwyn-Mayer Inc., 1998 E.C.R.I-5507, [1999] I C.M.L.R. 77.
[8][美]肯尼斯·万德威尔德:《十九世纪的新财产:现代财产概念的发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年第1期。
[9]参见杨立新:《简明类型侵权法讲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5一78页。
[10]See Jeremy Philips, Trade Mark Law: A Practical Anatom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343.
[11]参见邵建东:《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2页。
[12]See Brent Folsom, Reserse Confusion: Fundamentals and Limits, 12 J. Contemp. Legal Issues 258 (2001).
[13]See Big O Tire Dealers, Inc. v.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 561 F.2d 1365 (10th Cir. 1977).
[14]See Joel R. Feldman, Reverse Confusion in Trademarks, 8 J. Tech. L. & Pol’y 163.
[15]参见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05页。
[16]同前注[14],Joel R. Feldman文。
[17]详细的探讨参见彭学龙:《商标反向混淆探微》,《法商研究》
- 个人简介:(学术)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 个人简介:(实务)
-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