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张玉敏 时间:2009-08-16 阅读数:
[摘要:] 全球化、后发优势、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均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现实基础,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复杂关系。本文以后发优势与全球化的发展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方向。
[关键词:]全球化;后发优势;知识产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局面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环境,无论变革速度还是广度、深度都堪称复杂、急剧,正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从大的宏观发展环境而言,我们面临着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挑战与机遇,面临着发展的极大不平衡性,有些地方依然处于自然经济,有的地方则可基本跻身于“中等发达”层次。从历史和整体看,我国当然属于后发国家,这种后发的地位当然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后发的滞后性也能给中国带来某些“后发优势”。虽然属于“后发”之列,我国的制造业,尤其在某些高技术领域里的工业水平还是具备很强的实力。因此,中国的经济必然大量的运用当代新产业技术。这样,中国就面临着外在的(来自于国外)和内在的(国内相关企业等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
他们同时发生,交织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共同影响。尽管全球化、后发优势、知识产权分列于不同的学科领域,这种事实上的相互关系促使我们思考它们之间的“因变”究竟如何,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后发优势与知识产权的关联
经过格申克龙、M·列维、索罗、南亮进、伯利兹、克鲁格曼等等一系列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长期的持续研究之后,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后发优势”理论,并经受了德国、日本、韩国经济现象的检验。
简而言之,后发优势可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曰“成本低廉”,后发国家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低廉,故而劳动密集型等产品极具价格竞争优势,也易于吸引资本投入;
二曰“学习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