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知识产权特色论坛 > 知识产权特色论坛(之一) > 知识产权基本理论 > 其他 >  文章

对智力成果权范式的一种历史分析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李琛  时间:2009-02-05  阅读数:

Bently的表述,登记制度促进了知识产权对象的闭合(closure)。在他们看来,权利对象的闭合完成于19世纪后半期,这标志着知识产权法逻辑的重大转变。(注:Brad ShermanLionel Bently:The making of modern intellectual property——the British experience,17601911》,第194页,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知识产权的对象是非物质性的,其对象的存在不具有直观性。在物权领域,物是否存在,不成为问题。而权利对象是否存在,往往是知识产权争议中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如前所述,即使智力劳动解释了权利的性质,但智力劳动却不能成为判定权利对象的标准,因为智力劳动本身需依靠对劳动结果的鉴别来反推。于是,人们选择了一种官僚体制的解决途径(bureaucratic means)——登记制度。(注:Brad ShermanLionelBently:The making of modern intellectual property——the Britishexperience,17601911》,第62页,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依靠行政机构的登记职能,财产的存在由某种陈述(representation)来确定。对财产的陈述在法律上被等同于财产本身,如专利、外观设计登记文件中的说明就是专利、外观设计本身。以陈述性登记(representative registration)为基础,无体财产被约简为纸上的表述。”(注:Brad ShermanLionel Bently:The making of modern intellectualproperty——the British experience,17601911》,第182页,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99)财产的确定途径从本质的追问(是否真的来源于智力劳动),转向了文件的表象(surface of the document)ShermanBently把这种现象称为权利对象的无背景化”(decontextualise)(注:Brad ShermanLionel Bently:Themaking of modern intellectual property——the British experience,17601911》,第182页,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对象从它的产生背景(智力劳动)中独立出来,实现了自身的闭合。当然,登记的作用不是绝对的。首先,作品的保护范围无法通过陈述性登记来确定,对象的判定在著作权法中依然是一个难题;其次,登记的结果可以受到质疑,某个对象是否真的是一个实质合法的发明或商标,离不开解释。对象的确定必须通过解释,是知识产权法的一大特点与难点。但是,登记制度的出现,至少反映出人们在实现对象独立化方面的卓越努力。陈述性登记尽管可能被推翻,但与暧昧的、不可逆转的劳动过程相比,它大大地增加了财产界定的明晰度。

    
以陈述性登记确定财产,也是法的第二性的体现。法的技术是选择的结果,法选择了一种更易于操作的判断技术。随着智力劳动在法律判断中作用的削弱,法律关注的焦点日益转向权利对象本身。
    3.
商标权的出现,瓦解了智力劳动对知识产权的统一功能。
    
在知识产权诸分支中,商标权的出现晚于智力成果权。人们曾有一度以商标不具创造性为由,反对把商标权作为知识产权对待。英国1862年商标法草案的起草者Hindmarch坚决反对商标权的独立转让。他认为,商标与专利、版权不能类比,书籍和外观设计是被创造的财产,而对于商标,我们没有创造任何新事物,只是对我们承认的权利提供了一种新的保护模式而已。”(注:Brad ShermanLionel Bently:The making of modern intellectual property——the British experience,17601911》,第171页,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英国学者评论美国1878年的Leidersdorf v.Flint案时指出,该案判决之所以认定美国宪法没有授权国会制定商标法,主要是因为商标的非创造性。(注:Brad ShermanLionel Bently:The making of modernintellectual property——the British experience,17601911》,第170页,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注52)根据Brad ShermanLionel Bently的考证,商标进入知识产权领域出于很多偶然因素:商标与专利领域存在共同的职业团体,许多专利代理人兼任商标代理人;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工业产权的概念,以工业为纽带,商标权与专利权联系在一起;19世纪后期许多双边的商业条约同时涉及商标、外观设计和模型;商标法在形成的过程中,专利法、外观设计法和版权法提供了类比的模型,用以解释商标法的原理,商标的登记制度、商标法的立法语言和结构,都受到智力成果权的影响;有些商标被当作外观设计或作品登记等。(注:Brad ShermanLionel Bently:The making of modern intellectual property——the Britishexperience,17601911》,第168170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质疑知识产权之“人格财产一体性”
“直接获得经济利益”之界定
知识产权制度及其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社会规范的技术与法律的协调
商标显著性传统理论评析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