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人格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11-06-22 阅读数:
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德]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M].朱光潜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0〕郭沫若.读诗三札[A].文艺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11〕王泽鉴.民法总则[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2〕龙卫球.论自然人人格权及其当代进路兼论宪法秩序与民法实证主义[J].清华法学.2002,(2)
〔13〕尹田.论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J].法学研究.2003,(4)
〔14〕马俊驹.从人格利益到人格要素—人格权法律关系客体之界定[J].河北法学,2006(10)
〔15〕[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三)[M].廖德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6〕[德]考夫曼.法律哲学[M].刘幸义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
网站创始人
- 个人简介:(学术)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 个人简介:(实务)
-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