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作品V.美术作品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杨明 时间:2010-09-27 阅读数:
[12] Melvile B. Nimmer&David Nimmer:Nimmer on Copyright, Matthew Bender&Company Inc.,1978,§ 1.10[B] [2],p. 349.
[13]Michael D. Murray:“Copyright, Originality, and the End of the Scenes a Faire and Merger Doctrinesfor Visual Works”,58 Baylor Law Review 779, 2006.
[16]Baker v. Selden, 101 U. S. 99,
[17]李雨峰,见前注[10],页438。
[18]虽然不敢妄下结论,但笔者总是有着一种深刻的感受,即法官们就是为了让“思想”与“表达”对立起来而将前者朝着后者对立面的方向去解释,好比“以果导因”一般,否则,法官们对“思想”的认识不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别。
[20](美)梯利:《西方哲学史》,伍德增补,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页415。
[21]参见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下),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页1220。
[22] Educ. Testing Servs. v. Katzman
[23] Paul Goldstein: Goldstein on Copyright,2nd edition, Aspen Publishers Inc.,2005,§ 3.2 , pp. 235-236.
[24]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页139。
- 个人简介:(学术)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 个人简介:(实务)
-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