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请登录], 新用户?[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当前位置: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 论文精粹 >  文章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述评

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  时间:2010-12-22  阅读数:

[79] 参见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59~660页。



[80] Alison Ladd, Integra v. Merck: Effects on the Cost and Innovation of New Drug Products, 13 J.L. & Pol'y 347 (2005).



[81] Simone A. Rose, On Purple Pills, Stem Cells, and Other Market Failures: A Case for a Limited Compulsory Licensing Scheme for Patent Property, 48 How. L. J. 627 (2005).



[82] 参见2009年专利法第48条。



[83] 2009年专利法关于该条的修改可以看出,强制许可申请人已由单位扩大到“单位或个人”。实际上,WTO诸多成员国内专利立法并未对强制许可申请人资格予以限制。Trips协议本身也没有将强制许可申请人限定为单位,而是包括任何有意实施某项专利的单位或个人。



[84] 参见2000年专利法第63条。



[85] 参见2009年专利法第69条第1款第1项。



[86] 221 USPQ 937, cert denied(1984)733 F.2d 858.



[87] 应当指出,在2009年专利法规定Bolar例外前,中国《专利法》一直有以“科学研究与试验为目的的例外”之规定。但是,药品专利的特殊性使Bolar例外无法简单地被前述侵权例外所涵盖。因为为新药报批目的而制造药物的行为,不属于本身以专利发明为目标的研究,不属于专利法上的科学研究与试验例外。



[88] 该规定表明,善意第三人的行为仍构成专利权侵权,只是基于损害赔偿须以主观过错为前提条件的民事赔偿的一般原则,行为被免除了损害赔偿责任。



[89] 如日本知识产权学者中山信弘即认为,如果被控侵权人实施的是公知技术,无论被控侵权产品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公知技术抗辩使被控侵权人免于承担侵权责任。既然公知技术是与专利权的有效性无关的问题,因此它也就是与特许厅和法院分享权利的争论无关。参见Nobuhiro Nakayama, Industrial Property Law, Section 8, Koubundou Publishers, 20004月。





相关文章
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立法建议与理由
注册驰名商标需要扩大保护、但亦存在“度”的限制——“杏花村”商标注册行政纠纷案解
3.3凸显我国凸显我国对自主创新的重视
《出版管理条例》最新修订的重大意义和内容探析
私人复制著作权问题的立法规制透视——兼论我国《著作权法》之完善
网站创始人
个人简介:(学术)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
邮箱:fengxiaoqingipr@sina.com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个人简介:(实务)
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首届研究员
中欧仲裁中心仲裁员
深圳、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审判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热点文章排行
联系我们更多>>
通讯处:(Zip:100088)
点击进入免费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ICP证号:京ICP备12039890号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413号

技术支持:律师营销网  您是网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