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研究网 作者:张平等 时间:2009-07-22 阅读数:
1999年8月,周寰访问欧洲,得知此消息之后,及时向信息产业部汇报。当时,基本形成了一致的意见:欧洲两亿多人口可以支持一个标准,北美不过两亿多人口也可以支持一个标准,我国13亿人口,怎么不能支持一个标准?况且,中国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可以支持一个标准。面对这样强硬的表态,欧美明白了在这个时候阴谋TD-SCDMA是一件很不合时宜的事,阴谋就此流产。
2000年2月25日,在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的主持下,大唐公开了TD-SCDMA部分关键技术。此外,大唐集团还公开了9项已申请的专利内容。
2000年5月5日,在土耳其国际电信联盟2000年全会上,TD-SCDMA顺利地被批准为国际电联的3个3G正式标准之一,另外的两个正是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欧洲的WCDMA。这也拉开了大唐与欧美进行3G标准之争的序幕。2001年3月16日被国际无线标准组织3GPP(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国际性组织)正式接纳,这也标志着TD-SCDMA技术被全球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接受,真正成为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选择方案之一。
虽然大唐集团取得了开门红,但是TD-SCDMA的产业化却步履维艰。
面对这三个各有千秋的3G标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移动运营商或是设备制造商,在做出选择之前都需要足够的理由和信心。从运营商来说,希望一项标准能有更多的设备制造商来支持,也就是说,单靠大唐一家的技术力量多少显得单薄;另外,多家设备厂商的激烈竞争才会带来性能的升级,成本的迅速下降,受益的当然是运营商和最终用户。而这一项恰恰是大唐的软肋,大唐的TD-SCDMA比那两个标准整整晚了七八年。欧洲的WCDMA联盟多达百家,而且家家实力雄厚。因此,大唐集团把希望寄托于国内外通讯设备制造厂商的火线加盟。而国内制造商还在观望,运营商不表态,谁也不敢贸然跟进。巨额的前期研发投入使本来就不很强壮的国内企业不得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欧美运用频率资源这一杠杆,在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上的成功运作,给我们很大的启发。2002年10月25日,信息产业部通过中国的3G手机频谱规划方案,大唐电信的TD-SCDMA标准得到政府的强大支持,其中为欧洲W-CDMA标准和美国高通CDMA2000标准共留了60M×2的频段,为大唐电信的TD-SCDMA标准留出了155M的频段。这个方案立刻引爆了投资。月底,大唐电信、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中兴、中国电子、中国普天8家知名通信企业组成TD-SCDMA产业联盟,并签署了致力于TD-SCDMA产业发展的《发起人协议》。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TD-SCDMA终于获得了产业界的整体响应,阵营覆盖了从系统设备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在产业化进程上获得了重大突破。
但是在与高通公司的较量中,大唐却未取得明显上风。高通公司拥有着1400多项的此类技术的专利,而且高通的专利技术都是最底层的、最核心的,所以多数使用该技术的厂商几乎都无法绕过高通,尽管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公司也拥有相当数量的专利。这1400项专利使其能够从售出的每台此类3G设备上获取2%—6%的专利许可费,那么这一项每年就会从中国市场获得1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高通公司认为,其拥有